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格致书院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至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24
语文2
教育与人才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补充资料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当地大规模茶园逐渐兴起。提及华茶渐衰的原因,时人“或谓廛税太巨,成本较重者;或谓均自由种植,生产漫无节制、栽培方法墨守成规者;或谓资本不足、制法失于讲究”。

(1)阅读材料,结合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三和补充资料,置身1889年的特定时空,假如你是一位参与格致书院考课的士子,将如何应答李鸿章的考题?
要求:符合时空限定,理解问题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述,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前期上海地区的社会流行语汇。

类别社会流行语汇
商行文化鞠躬、英蚨、领事厅、买办、十里洋场、酒楼、影院等
饮食习惯番菜、洋餐、自来水等
服饰爱斯头、高丽布、旗装、香水、一字襟坎肩等
用品用具自由车、洋车、轮船、自鸣钟、电线、电报、德律风(电话)等
娱乐活动马戏、影戏、赛车、赛马、跑狗等

——摘编自陶垠霖《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下图为1906年通俗画报刊登的《谣言可笑》。针对民间流传已久的“扫把星”天象预警的可笑谣言,配文“彗星出现这件事,原来是天道之常,不关什么人间的祸福”,两位身着旗装的妇女围在一起,一位指着墙上告示在给另一位讲解。该画报意在(       

A.抨击儒家伦理纲常B.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
C.推动社会文明开化D.讽喻清朝的统治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开埠时曾来过上海的英国植物学家,在1848年重来上海时感叹道:“使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曾听说上海已经建造了许多英美的洋行,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两家洋行正在建筑;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一座规模颇巨的城市了。”据此可推知,当时上海(       
A.商贸发展推动城市化B.城市功能发生显著变化
C.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6 . 春秋前,耕具简易且功效低,只适合表土耕种;春秋中期后,直辕犁兴起,适宜浅翻旱地;唐代曲辕犁宜水田耕作。这些变化(     
A.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B.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促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2024-0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7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观察下列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亚太地区将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西方国家在19至20世纪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
C.环太平洋贸易造就亚太地区持续繁荣
D.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9 . 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农耕生产技术有所进步B.商业革命推动了洲际贸易发展
C.幕府征收赋税方式发生变化D.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影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

——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

材料二   明代名医医药学知识来源统计

学医方式自学师从名医师从家人
全国总计/人101271769

——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

——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
(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
2023-04-28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