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海洋意识的演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海疆管控,塑造了以海为界的海疆自然实体。宋朝完善唐以来的市舶司制度,招诱蕃商来华,鼓励国内商人出海贸易,还奖励贩洋私商卓有成就者官职;从中央政策制定到地方行政管理,再到民间海商都积极参与海洋经济活动,整个社会弥漫着较为浓厚的海洋经济意识。明清时期欲利用海洋阻断陆地与海上力量的来往,人为制造沿海的“空心地带”以维系政治统治。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即使海上威胁已消除,政府也始终利用其政治权力优势,压制海洋经济的发展,僵化了秦汉以来的海疆安全意识。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材料二

内容出处
“海运之利有三:曰国计,曰民生,曰海商……古今以兵力行商贾,未有如英夷之甚者!”魏源《海国图志》(1852)
“至若泰西,诸国夙精格致之学, 创水火机器等法, 而西土   多恃航海贸迁,且军旅战阵亦重水师,于兵船轮船之制,尤属无奇不出,往往为华人耳目心思所未逮。”桂林《海防考略》(1873)
“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而商业势力之消长实   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 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梁启超《论太平洋海权   及中国前途》(1903)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清朝前期晋商“岁挟矩金来此(今湖北省羊楼洞)采办,相高大之宅,托为居停主人焉,及秋则计其收茶之值以纳租金”,再将羊楼洞砖茶运销到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俄国及中亚。这反映了(     
A.全国商业资本向南方集聚B.茶叶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
C.制茶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大额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南宋古籍关于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都城词类频率统计表。这反映出(     
南宋古籍关于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都城词类频率
时期书名京师都城京城京都
汴京临安汴京临安汴京临安汴京临安
宋孝宗《乾道临安志》2
宋宁宗《夷坚志》10878
宋理宗《淳祐临安志》3221
《都城纪胜》136
宋度宗《成淳临安志》1635145512
总计1423781213612
A.南宋官民对汴京地位的坚守B.直捣黄龙成为朝野共识
C.南宋在舆论上实行双京师制D.临安无法代替汴京的地位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4 .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连续第6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中国谷物、肉类、花生、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上述现象反映了(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B.中国成功解决了粮食基本自给问题
C.政府保障粮食安全卓有成效D.中国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重大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的商业契约】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人们就已将“诚”和“信”联在一起教化人,严律于己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契约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基础之上、靠诚信来维系的各种人际之间约定的关系。由秦汉到魏晋,租佃券约只写明租佃双方姓名、年月、亩数,租额、租期:魏晋已后,至唐五代,券契文字愈益丰富,从固定租额的明确,交租时间和质量的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责任,违约受罚的规定,保人对契约内容的担保等,都具体写进了契文,使得租佃契约完善化。宋元以至明清,租佃契又逐渐趋于简约化,没有了交租质量的保证,也省去了违约受罚的各种规定,许多保证人的签押被一名“保人”或“中见人”所代替,或者干脆省去,使得租佃契约走向一种新的简约化模式。

——摘编自也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

材料二   中国很早以来就有重视契约的传统。《周礼》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到了秦汉时代,土地交易日趋频繁,土地买卖契约包括标的、价格、证人等内容。当时的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北魏以来,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土地买卖开始受到限制。唐代的法律对土地买卖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口分田等在原则上禁止买卖,现存的唐代中前期的敦煌文书中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到了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又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契约。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实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改变了以往田宅交易买卖双方都要纳税的规定,正式确立卖主立契、买主税契的土地买卖制度。此后,土地买卖空前活跃。成书于南宋的《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云:“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

——摘编自阿风《中国历史上的“契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主导产业主要交通方式活动半径影响因素
习惯技术信息资本
乡村传统农业步行、马车、木船15-25千米较弱
市镇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马车、电船、小轮25-100千米较强较强
城市制造业、服务业轮船、汽车、火车100-1000千米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C.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的牛耕图]

材料 牛的形象在中华文明原始时期就已出现,牛耕图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载体。隋唐时期,牛耕图并不只在描绘北方旱地牛耕场景,南方水田耕作场面日益丰富,牛耕图像逐渐定式,同时牛耕图的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唐代山水画的兴盛,使牛耕图从秦汉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石发展至墓室及洞窟壁画之中,如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之墓中就见两幅牛耕图。同时该时期牛耕图样逐渐丰满,并不止于单纯牛耕活动描绘,还增添了画面背景的刻画。牛耕也出现在佛教壁画之中,如凿于盛唐时期的莫高窟刻画了《佛说弥勒下生经》中一种七收的场面,画面中就有牛耕图的出现。

宋代画家对于牛耕的描绘日渐脱离墓室以及洞窟壁画之中,牛耕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纸本绘画上,出现在文人画家笔下,且并不再局限于对农事的真实描述,而是以耕牛来寄托画家之思,并逐渐成为皇权的教化工具。据史料载:   仁宗宝元初, 图农家耕织于延春阁。

明清时牛耕图已经不再限于壁画以及纸本绘画之中,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如陶瓷、版画、年画等,与世人的生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承袭宋元之制,皇权对耕织图重农劝桑的教化作用极为重视,据悉明代仇英、唐寅皆绘过耕织图,至清代多位皇帝都曾任命宫廷画家画耕织图。

——摘编自夏恒《象征与教化:中国古代牛耕图发展的多重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牛耕图的主要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牛耕图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8 . 【汉口商业的变迁】

材料一   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阳一分为二、南岸为汉阳,北岸为汉口。汉口“当江汉交汇之处,水道之便无他埃可拟”“谓九省之会”。嘉靖年间,“坊”出现,商税初具规模,居民渐增。汉阳县正式设汉口为镇,并设巡检司进行管理。康乾时期,两湖米粮下销江南、闽广,皆从汉口转运,“粮食之行,不舍昼夜”。1678年,商人自建的第一个商业行会——汉口米业公所建立,管理汉口米市,“有会议大厅供召集会众,以商议米市规章”。嘉道之际,人工河湮,出口成为新市区,河外亦成新街巷,巷北茶墙酒壁簇成村。全国各地商人、破产农民、文人、伶人等集聚汉口。汉口形成草纸街、衣铺街、打铜街等23街,“纷歧莫绘”“繁庶遂甲于荆楚”。

——摘编自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等

材料二   ·票号的汇兑业务原是为适应埠际贸易的开展,解决不同地区间由于长途贩运形成的债务清算和资金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票号于清中叶兴起,鸦片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蔚泰厚的账目统计,汇往汉口的约有93862两,占总比例的11.5%,汉口是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地区票号业的中心。此时的票号主要承担城市之间商业清偿的汇兑,以及一些汇兑与放款相结合的业务,并初步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汇兑网。1858年后,汉口商业发展迅速,因此也成为票号经营的重点地区。至1881年、汉口设有票号33家,成为全国城镇中票号开设最多的城市。从1860年开始,票号与清政府的关系开始密切,票号的私人汇兑开始逐渐转向以公款汇兑为主,后来又发展到公款存放,国库、省库均有票号代理、票号业务呈现繁荣景象。

——摘编自杨国安《钱庄、票号与银行:清代以来汉口金融业的发展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汉口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汉口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4-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人口规模

抗战前设的省会市

抗战时期和抗战后设的省会市

100万一200万

广州、天津

50万一100万

杭州、沈阳

20万一50万

成都、长沙、济南、武昌

福州、开封、南昌、镇江、保定

10万一20万

昆明、吉林

安庆、西安、贵阳、兰州、西宁、张家口、太原

5万一10万

齐齐哈尔、归绥

银川、迪化、桂林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D.东西部差距缩小
2024-03-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T8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世界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一千年当中,世界收入的增加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子驱动:一是地域占领与殖民,例如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新大陆为世界提供了玉米、土豆等新物种,提高了旧大陆的生产潜力,同时旧大陆对美洲的殖民也开发了美洲的生产潜力;二是国际贸易与资本运动,如17201820年,荷兰对外贸易下降了20%,人均收入下降了1/6,而英、法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7倍与2.75倍,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21/4;三是技术与制度创新,如荷兰人创造了新型船舶工厂和改进了低成本通用货船的批量生产方法,助推了17世纪经济的高增长。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关于世界收入增长的动因,近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解释。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中外历史,对材料所述模型(整体或局部)提出你的见解(赞成、不赞成、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说明过程不得重复材料所给事例)
2024-03-30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