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相传“七夕”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后因牛郎织女传说融入方作为一个纪念性节日而存在;七夕节的习俗也逐步包含了乞巧、求爱情、求子等多方面的意义,其中又以乞巧为核心。七夕节民俗的形成(     
A.折射出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B.反映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期许
C.根源于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D.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盛行
今日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随着冷链运输的普及,美国出现了生产规模巨大的肉类食品加工厂,一位社会主义者详细披露了食品厂内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劣工作环境,意在唤起社会对工人劳动状况的担忧。罗斯福总统在阅读该书后立刻扔掉了盘中的香肠,然后迅速敦促国会通过《联邦肉类检查法》,建立起食品监管机制。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巨大社会影响B.技术的发展呼唤社会治理的革新
C.总统的行政权干预国会的立法权D.工人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关切问题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主导产业主要交通方式活动半径影响因素
习惯技术信息资本
乡村传统农业步行、马车、木船15-25千米较弱
市镇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马车、电船、小轮25-100千米较强较强
城市制造业、服务业轮船、汽车、火车100-1000千米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C.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24-05-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人口规模

抗战前设的省会市

抗战时期和抗战后设的省会市

100万一200万

广州、天津

50万一100万

杭州、沈阳

20万一50万

成都、长沙、济南、武昌

福州、开封、南昌、镇江、保定

10万一20万

昆明、吉林

安庆、西安、贵阳、兰州、西宁、张家口、太原

5万一10万

齐齐哈尔、归绥

银川、迪化、桂林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D.东西部差距缩小
2024-03-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T8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一千年当中,世界收入的增加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子驱动:一是地域占领与殖民,例如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新大陆为世界提供了玉米、土豆等新物种,提高了旧大陆的生产潜力,同时旧大陆对美洲的殖民也开发了美洲的生产潜力;二是国际贸易与资本运动,如17201820年,荷兰对外贸易下降了20%,人均收入下降了1/6,而英、法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7倍与2.75倍,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21/4;三是技术与制度创新,如荷兰人创造了新型船舶工厂和改进了低成本通用货船的批量生产方法,助推了17世纪经济的高增长。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关于世界收入增长的动因,近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解释。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中外历史,对材料所述模型(整体或局部)提出你的见解(赞成、不赞成、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说明过程不得重复材料所给事例)
2024-03-30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住在城市中的武汉民众的境遇和条件千差万别。交通工具新旧并存,不仅给民众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更拓展了人们都市生活的时空观念。传统的泡茶馆、西来的跑马和电影则是市民奔波生计之余的消遣和休闲。此时,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现代性品格,但在日常生活领域,对于传统的固守依然存在。社会转型的力量将现代和传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画面。

——摘编自胡俊修等《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品格和传统性固守(1927—1937)》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主要从支持和赢得革命战争的视角来思考党内、苏维埃政府如何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毛泽东把建立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作为制度前提,通过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开展反剥削的商业斗争和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全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劳动力和耕牛缺乏的问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业品的需要,此外还向群众教授手工艺术和工业技术。

——摘编自严九发《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实践探析》

材料三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切实保障中央苏区农民的生活,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恢复市场,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成立中央苏区革命互济总会,开展社会救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高汝伟《论中央苏区保障农民生活的政策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支持改善民众生活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3-2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白银世纪”。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
2024-03-2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贸易霸权之路

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

阶段法案措施简介
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
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

——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

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贸易霸权之路”加以解读。
2024-03-16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10 . 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