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在西汉时期,政府为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具有抗疟疾的作用;隋唐时期有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代疫病发生时,官员会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河道,这表明,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A.形成了一定的治理机制B.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
C.已形成系统的防疫理论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中期,恩格斯这样描述其生活过的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有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一片迷宫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分散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上。”这说明了英国(     
A.城市化建设呈现自由放任的轨迹B.工人居住环境日趋恶化
C.工业革命推动圈地运动快速发展D.新兴城市功能渐趋多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每年南方的漕粮经运河至洛阳,换陆运绕过天险三门峡,再经渭河至长安,总量不足20万石。全程直运,巨大的耗资由百姓承担。随着承平日久,商旅、士人汇聚长安,所需甚大。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将漕运开始时间由船只易搁浅的二月枯水期改为四月。同时,在汴河与黄河交叉处设河阴仓,存储不熟悉黄河水情的江南漕船运粮,由官府雇本地漕船再运输下一段;至三门峡段,东西两侧分设官仓,开凿山路减少转运风险,主事官员可根据实时河况,决定将粮食暂贮或转运下一处粮仓。这种击鼓传花的分段运输,使沿途仓廪充盈,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央。三年间,“漕七百万石”,节省运费30万贯。唐中后期,唐代宗在此基础上再次对漕运进行治理。

——摘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漕运整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漕运整治的意义。
2024-04-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区域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送系统(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B.解决了政令不畅的问题
C.折射出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D.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
6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沿海内地总计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16985.9万人20579.4万人37538.3万人45.2%
1851年19086.3万人23502.0万人42588.3万人44.8%
1901年19152.1万人21936.3万人41088.4万人46.6%
A.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B.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C.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D.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7 . 1999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断来到香格里拉旅游观光。该州的生产总值在2001一2005年年均增长达到21.5%。这体现了(     
A.民航业使城市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B.民航业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C.旅游业使民族地区实现了快速脱贫D.第三产业驱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8 . 美国在国内的小麦交易中心和港口建有一系列装、卸及除虫自动化的大型终端仓,容量可达百万吨以上。仓内的小麦多从麦农合作协会、谷物公司或乡村商人那里收购,检测定级(按蛋白质含量等多种参数分为七大类五等)后再进行分级存储。21世纪的头20年里,美国小麦仓储占世界小麦仓储总量的比重基本上都在12%左右。这反映出美国小麦收储(       
A.为政府所垄断B.依托现代科技C.区域分布不均D.意在操纵粮价
9 .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由此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这表明当时英国(     
A.致力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B.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C.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D.公共事业立法的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英国这些举措的出台(     
A.反映出城市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B.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
C.表明城市治理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紧密配合
D.得益于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