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园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1879年,《申报》首次使用“公园”一词如图为1879—1910年《申报》中“公园”一词的使用频次情况。这反映了(     

A.西学东渐进入新的阶段B.城市建设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D.洋务运动成果丰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梅尧臣在《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三首》中写道:“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玫禾苗稔。”这首诗体现出(     
A.租佃制度的发展B.灌溉技术的发展C.作物品种的增多D.纺织技术的改进
3 .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粮食储量的50%以上,对国际四大粮商集团的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这表明(     
A.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B.国际垄断组织垄断粮食生产
C.国际粮食组织注重食品安全D.经济全球化影响到粮食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尚书·周书》载:“神农耕而作陶”,而《吕氏春秋》则称:“昆吾作陶”。这些记载表明,远古时代我国(     
A.原始人群的兴盛B.原始农业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发展D.氏族公社的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洲粮食作物对清朝人口增长的巨大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至迟在19世纪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粮食占有量43.83斤,供养2473万—2798万人,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由此可知(     
A.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引发清朝的人口压力
B.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居功至伟
C.历史认识往往会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D.美洲粮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6 . 唐中期,长安城内修建了专门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客户坊”,到五代时“又听人入财拜官,以财多少为官高卑之差。富商大贾,布在列位”。这些做法有利于(     
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都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C.财政收入结构的转变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7 . 有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1979年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并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     
A.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B.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C.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D.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8 . “渔光一体”创造性地将光伏新能源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的崭新发展模式, 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彻底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B.进一步提高了水产品质量
C.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成功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
9 .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南亚沿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路段,在其沿海及一些岛屿上发现大量与当时海上交通及贸易有关的考古遗存,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 目前,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了汉朝文物,这些汉朝文物的出土,再现了汉代中国人和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历史图景,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外交流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西汉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环绕中南半岛,即“大陆东南亚”航行,并沟通印度的。到了东汉,其走向变得复杂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专古专家解读:汉代中国人和汉文化如何沿海上丝路走向世界》

材料二:明朝永乐年间,海内升平日久,国运昌隆,明帝国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明成祖更倾心于追溯历代盛世中帝王的治绩,向往在海外树立威望。于是明成祖决定,令庞大的中国船队驶出国门,活跃在东南亚、南亚乃至阿拉伯和非洲东岸的广大海域,向世界显示中国作为航海大国的强大实力。下西洋前期,郑和使团的活动范围在东南亚各国之间,主要解决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树立起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中的威信,为“重振已坠之国威”而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后期航海的主要任务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到达波斯湾以及更远地方,通过开辟新的航路,让从来没到达过中国的海外远国,“宾服”中国。在后期航海中,郑和船队经过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取道波斯湾,穿越红海,沿东非之滨南下,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部沿岸诸国及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摘编自武斌《郑和下西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海上丝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