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两宋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演变,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九点:(1)居住里坊瓦解,代之以开放式的街巷……(3)严格管理的封闭式市肆变为24小时营业的、开放式的商业街和小区……(5)城市居民的户籍被定为坊廓户……首次出现“城市居民”的概念……(7)建立了城市防火灭火的官方机构;(8)重视在城市路旁与沿河地带种植花树……(9)城墙改由石砌或辅以核代替代夯土墙,并且建有敌楼、箭楼和深邃的城沟。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16世纪末,英国城镇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愈加严重。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17世纪末成立的治安委员会负责收集市民家中的垃圾和将市民的排泄物不定期出售给农民和地主。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基础公共卫生设施的修建,为市民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和掩埋地。随着英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广大市民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人们更加关注疾病产生的现实原因即污染,当时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摘编自储恩涛《近代早期英国城镇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治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2023-08-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交通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一五”计划中第5章谈了“运输和邮电”工作;在具体任务中,第5条这样表述交通工作: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第6条谈到对个体运输业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逐步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利用、限制、改造”等政策,使它们分别走上联合经营和互助合作的道路。

——摘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材料二《3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一文中介绍的百姓交通工具变迁如下表:

时间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
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牌自行车,需要购车票。那
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
进入21新世纪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飞机日益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在城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节假日全家开车在附近旅游,也成为风尚。

(1)为什么“一五”计划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百姓交通工具的变迁。要求:概括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分析原因和作用,阐述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199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较量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上,与会各国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配额展开了较量。该基金总额预计为80亿美元,各国的基金配额与该国可以得到的资金援助额度有关,它还以投票权比重的形式体现了该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

美国代表怀特认为美国配额应为29亿美元左右;英国(包括其殖民地)大概为14.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应是苏联和中国。美、英两国都将苏联代表团视为“最重要的代表团之一”。由于法国被占领,怀特说:“我可不在乎法国的排名。”

苏联人成功地扩大了本国的基金配额,主张对于那些国土遭遇敌国占领的国家(如法国),在保留其原有基金配额的同时,减少其25%的认缴资金。

法国人表示,他们将“支持所有有利于被占领国的提议”。当法国代表对法国的配额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表示不满时,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直言相告:美国、英国、苏联以及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四大国”,而法国则不在其列。

埃及人想要得到国际稳定基金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职位(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个职位)。

新西兰代表团对本国5000万美元的配额表示不满,澳大利亚也表达了同样的不满。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布雷顿森林中的角力》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的主张可以分为哪几类?归纳每类的主张。
(2)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严厉指责“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霸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要求:首先分析材料中观点产生的原因,然后一分为二地阐述对观点的看法,最后提出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1910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德裔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在《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书中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

——王加丰《食品安全为何是永恒话题》,人民网20110628

材料二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背景。
(2)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
2022-01-1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欧洲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摘自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英国学者G·巴勒克拉夫在其文集《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和全球史观。他认为:西方史学需要“重新定向”,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摘自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全球联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大历史观”研究世界近代历史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平。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朝代春秋战国清(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10.5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205.39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247.42456
全国人口(万人)32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641780

——摘编自吴兵、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和潜在不利的因素,国内不少地区出现成千上万人排队抢购粮食风波,甚至发生混乱。在这紧要关头,政务院对当时粮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应对良策。195310月,政务院召开会议,认为面对当前形势和结合我国国情,只能实行粮食“又征又配”的政策,即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给,严格管理私商,集中经营管理粮食等。政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的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政策。1113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扭转了市场剧烈动荡和社会不安的局面,有效地保证了军需民食等。

——摘编自孙继增《粮食工作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和经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和清代存在粮食安全危机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2022-04-0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栽培的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番茄。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番茄作为观赏植物,到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将番茄做出植物学描述,将其进行分类和定名。番茄于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的《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材料二   16世纪番茄栽培向外传播到现在,栽培番茄的品种形成了三大系统。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番茄品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茄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茄传播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