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徽派建筑中的天井,除通风、采光、排水之用外,还被赋予多重文化内涵。徽州历史上多巨贾,即使大户人家的豪宅,也都是小天井,面积小,数量多,甚至有过一户人家“三十六井”甚至“七十二井”的奇观。这反映出(     
A.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B.和气生财的风水观念
C.等级森严的礼制色彩D.徽派建筑具有封闭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这一课时,查找了以下三则文献史料。这可用来研究(     
记载出处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周易》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周书·无逸》
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礼记·哀公问》
A.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生活B.农耕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生活D.封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3 .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经在欧亚大陆贩运商品,主要物品是奢侈品一香料、丝绸、珠宝等。1500年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商人在全球贩运商品,主要物品是咖啡、棉花、金属手工品等。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埃及的法律和合同常常以神权为依据,认为违反法律是对神的冒犯。商业合同签订要通过祈祷、祭祀和对神灵的宣誓等仪式,其内容通常具有长期效力,有些甚至可以延续数年,并且有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士负责起草和解释商业合同。下列关于古埃及商业合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行为深受神权思想的控制B.专制政府利用神权对商人剥削
C.商业交易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D.借助神灵保证商业合同的履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中原农耕区所需要的耕牛、战马和皮毛一类的产品主要来自北方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所需要的粮食、茶叶以及日常用品则主要依赖中原的供给,而山西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     
A.山西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北方区域性的经济分工
C.晋商崛起的经济地理因素D.民族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代两河流域人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 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8 . 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16~1846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从43%增至68%,60年代达到97.5%。1828~1836年德累斯顿、卡塞尔、汉诺威和达姆施塔特成立了技术训练机构。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1842年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算术、几何、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这反映出德国(       
A.强调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B.工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C.教育发展迎合了工业革命需要D.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转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