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交流·互鉴·共赢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表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012-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摘编自刘雪莲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 . 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引发的癌疫多次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47—1351年,黑死病传到欧洲并肆虐欧洲全境,欧洲人口下降了25%—50%,多数欧洲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辗转于城镇之间,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以求洗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鞭笞运动。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殖民者在无意之中把令人厌恶的草种、寄生虫和致命的病菌带入了美洲,当地的土著居民中间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可怕流行病。第一波流行病几乎侵袭了所有的印第安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有一半的土著死于这种新的疾病。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17年,霍乱病菌随着征服印度的英国军队传到欧洲。其后,通过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公路、轮船与铁路运输,在新工业化社会人口拥挤、环境肮脏的城镇和海港的人群中,霍乱等传染病迅速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提供洁净水和适当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欧洲城市卫生革命无疑遏止了其蔓延。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欧洲人应对黑死病的方法所反映的思想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主要靠病菌而不是枪炮征服了美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这种征服的长期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霍乱传播与防治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冠疫情防治的认识。

3 .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茶树种植国家,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的茶叶贸易曾经在国际市场占据垄断位置,后来逐步衰落。今天,我国茶叶贸易面临新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十三行兼有官商和私商双重身份,其出口贸易的核心产品是茶叶,由于十三行多数是闽籍商人,他们几乎垄断武夷山地区茶叶出口广州的贸易。雍正年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山西商人为了满足中俄茶叶贸易的需求,开始大量从福建购买茶叶,由最初的几十万斤,发展到后来的上千万斤。这些大宗的茶叶,就是从福建启程运往万里之遥的中俄边境恰克图的。

—山西人民出版社韩小雄著《晋商万里茶路探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中俄茶叶贸易出现的历史背景(此题答最重要的五点)

材料二:170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发往各地商馆的文件里写道:“茶叶是对公司极为重要的一半日用必需品”。在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的产片中,自1718年开始,茶叶取代生丝、绢织物占了首位。茶叶贸易不仅关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生死,而且对英国财政收入也至关重要。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提供了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周重林太俊林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中英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作用只答最重要的两点)

材料三:1834年,英国成立专门茶叶委员会,并成立了阿萨姆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茶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茶树的盗窃力度。英国人先后制成揉茶机、焙炒机、快压卷机。19世纪末,英国人在印度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因为进口印度差是零关税,进口中国茶需要交纳35%的关税,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完全超过了中国。1905年,清政府两江总督远赴印度、锡兰(斯里兰卡)考察,后撰写报告,他发现西人治下的茶园,从开始种植就有科学的界定,包括如何育苗,移植茶秧、栽种等各个环节,他注意到这不只是制作工艺及营销问题,而是中国整个茶叶体系都出了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周重林太俊林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原因只答最重要的四点)

材料四: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中国茶园而积居世界第一,2006年为145万公顷;产量居世界第二,2006年突破100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茶叶28.95万吨,出口额为6.0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茶叶贸易形势;一方面,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下降到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国外茶叶将更多的进入国内市场;再有,进口国实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以及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

—中国农业出版社徐咏梅著《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全球化进程对中国茶叶贸易影响的利弊。(利弊各答最重要的两点)

2018-04-12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