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如图为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统计图,据此可知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单位:次)(     

A.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欧大陆全境B.交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
C.“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D.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友好
2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5-05更新 | 224次组卷 | 50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2024-02-21更新 | 112次组卷 | 4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4 . 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世界银行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贷款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
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
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
A.加速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B.贷款金额表明美国掌握金融权
C.贷款对象体现意识形态矛盾D.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80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一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练习题
6 . 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2024-01-10更新 | 296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歌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12-31更新 | 125次组卷 | 41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9 . 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因发展速度最快而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B.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C.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D.这体现了两极格局的崩溃和多极化的发展
10 .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开的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康熙热衷推广西方文化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物种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