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重庆山坡峭壁、河流险滩占十之八九,加之重庆炎热多雨,因此,依山就势、顺乎自然成为重庆建房盖屋的重要原则。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类型,它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用,与环境融为一体。春秋战国后期,楚人大量迁入,改变了巴人自古以来长期用草料覆盖房顶的历史。清朝前期随着川江水运的全面开发,地处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工商业迅速发展。以朝天门码头为中心,集聚了大量以航运及相关产业为生的城市中下阶层居民。他们为求栖身之地,在沿江两岸搭棚造屋,逐渐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吊脚楼建筑群。到19世纪末期,重庆还出现了很多中西风格结合的近代新型吊脚楼。

——摘编自刘晶晶《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


材料二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重庆吊脚楼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城市的特点并指出其理念。
(3)关于建筑史,有人认为它是“建筑的历史”,也有人认为它是“历史的建筑”,对此,任选一例世界遗产简要说明你的看法。(不得选取本题材料示例)
2024-02-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16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航海贸易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       
A.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B.价格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解体
C.葡萄牙造船技术先进D.伊比利亚半岛抢占了贸易先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某地商埠区、老城区及铁路位置示意图。基于该地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人曾这样描述道:铁路通车10余年间,该地风气大开,商业气息渐浓,成为“百货骈臻、相形度势,实为汴洛间一大都会”。据此判断该城市应是(     
A.开封B.清江浦C.洛阳D.郑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两幅图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的工人工资水平和煤炭价格示意图。据此推测,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是(     

   
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1375-1825年)

   

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煤炭价格示意图
注:特拉斯堡是法国城市,纽卡斯尔是英国城市

A.全球主要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B.价格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C.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D.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023-06-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二里头都邑平面示意图》。其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出当时(     
A.夏文化进入繁荣鼎盛时期B.都城规划基本成熟
C.开始进入国家的初始状态D.城市营建制度严密
2023-09-2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
1900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的发展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原因,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城市改造进行简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指出新中国成立后AB、BC、CD三个时段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以“改革”为视角简析CD段特点出现的原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京杭大运河正是其中代表。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盛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其南起余杭,北至北京,贯通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全长约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还沟通着海河、黄河、长江等五大水系。自古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高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路线,更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通南北连古今》


结合京杭大运河隋唐与元朝示意图的变化,说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政治史。(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15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运河示意图。这两幅图主要反映(     
A.交通便利决定国家的兴盛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C.朝廷有效统治区域的扩大D.民族交融的趋势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