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①卫城反映出了城市具有防御和宗教等功能
②哈德良所加城墙表明雅典受马其顿控制
③设市场表明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
④下城的布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某些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1850)
A.工业城市的兴起直接导致英国议会改革B.煤资源对英国城市布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C.铁路网的逐步建设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D.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2024-04-0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公路兴修简况
1912张銮倡建的江苏省南通唐闸至天生港公路(长6公里),南通至狼山公路(长10.37公里)开始修建,由民间商人集资,并于1916年修通
1913湖南省兴修长沙至湘潭公路长50公里,1921年竣工
1915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指挥工兵修筑广西冠(宁)武(鸣)公路长42公里,1919年通车
1917谭浩明用军饷招工修筑龙州至水口公路,长33公里,1919年通车。为参加一战,北洋政府为军用而开辟了张家口至库伦运输线,全长1930华里
1927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1932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用,并组织三省道路专门委员会统筹规划工作在浙江溪口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除确定七省的督造路线外,还将陵,甘、青等省和赣、粤、阏边境的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在西北地区,修筑西
19321936(安)兰(州)公路和西(安)汉(中)公路,使陕、甘、川三省交通得以连贯。据统计,痘至19366月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300公里

——根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路史》编制

材料二   20032015年中国公路兴修情况示意图

——根据张雪永《现代交通运输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路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民政府时期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公路建设的不同之处。
4 .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2024-03-1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59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图1、图2分别为唐代都城和北宋都城的商业空间示意图。图片信息直观地反映了(     
A.宗室与贵族势力的衰退B.皇权对建筑分布的影响
C.“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08-26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第三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京杭大运河正是其中代表。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盛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其南起余杭,北至北京,贯通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全长约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还沟通着海河、黄河、长江等五大水系。自古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高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路线,更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通南北连古今》


结合京杭大运河隋唐与元朝示意图的变化,说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政治史。(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15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观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千古大运河

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如下图____),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如下图____),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此后各时期继续延伸河道。隋炀帝即位后,为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还专设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元史》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兼领都水监郭守敬运用测量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了运河北端的水源问题,使漕船可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明、清两朝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大运河完全使用人力开挖修建,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见证。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写在材料一的“____”上,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依据上述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大运河长期运行的历史背景。
2023-08-0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都长安城示意图

材料二   唐高祖之所以定都长安城,不仅长安有“据天下形胜,处上游而制六合"的险峻优势,也有"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右临灞岸,左抵沣水"的风水之美,因此建都后,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规划布局,同时沿袭象天法地思想建设"玄武门""朱雀门"等,宫城建筑按照周礼规定,三朝(前朝、中朝、后朝)前后相重,并对不同的建筑形制和宅第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颁布了严格的保护城市街巷、道路和环境卫生的法律,不仅如此,还据《长安志》记载,城内多处寺庙均有放生池,严禁城内打猎采捕,杜甫所写的"筑场怜蚁穴,拾穗许村量"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关爱生命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赵安启《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选择定都长安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安城所体现的规划建设思想,并简析长安城建设的现代借鉴意义。
2023-07-27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制度复合体示意图。圆圈表示主要问题区域(构成性制度),实线框表示主要影响粮食安全制度复合体的国际组织,虚线框表示方案、计划和法律协定。
2023-06-2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