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通济渠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苏轼《书传》说道:“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通济渠),非炀帝创开也。”

——摘编自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

材料二   南宋建立后,依然面临着金军的严重威胁,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改编自《宿州市志》


(1)据材料一指出苏轼认为通济渠“非炀帝创开”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的贯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古运河盛衰的因素有哪些?
2022-12-17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2 . 回望历史,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业发展早期原材料起决定性作用,后期主要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一个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取决于交通的发展,在这方面运费的低廉、速度的便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革命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重工业如煤、铁、建筑业等工业来说尤其重要。……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的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

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寒《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得到发展,但当时船舶工业主要以军用船舶为主,民用船舶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仅能修造沿江、沿海中小型船舶,既无科研试验设施,亦无开发设计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船舶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要船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造船,造船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建造出口船需要,我国开始成套成体系引进、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初步形成了船舶标准体系。步入新世纪后,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船舶标准化步入高速发展、规模壮大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做强阶段。我国船舶设计、建造、修理行业准入标准基本建立,对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到70%左右。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高水平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船舶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交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用一句话指出交通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交通进步的具体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概括张謇建议修建铁路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交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变化。并阐述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积累的经验。
2023-08-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维护我国政治立场、改善国际外交环境、弘扬价值观、体现制度优势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双方声明:

……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扩大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努力解决交通、通信、商贸、财税、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确立的外交政策,并概述该公报发表后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并概述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近代以来,高新技术与现代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在社会系统中重要性日增的特殊力量,其内在政治价值也逐渐显露。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高新科技深刻影响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农业现代化为例,分别指出高新科技在推动粮食生产与储备过程中的表现。②从“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在电子商务与国际金融方面的积极影响。
2022-04-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