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末,康有为对于以农立国论调批评道;“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因此力主将中国“定为工国”。他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进而提出:“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若决欲变法,势当全变”。梁启超提出“以工立国”。他还斥保护关税政策是“病国之道”,认为自由贸易乃“天地自然之理”。严复出于经济自由的需要,认为政治民主权利乃其保证与前提。

张謇宣称:“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他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人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固农、商之枢纽”,“非此不能养九州数百万之游民,非此不能收每年数千万之漏卮。”

对于“依靠国内自筹资金而不必借外债”、“借外债足以引起瓜分”、“让外商赚钱中国吃亏论”、“借外资有回扣损失”等论调,孙中山一一予以了批驳。他还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走出闭关自守的藩篱,以溶入世界性经济之中。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

——摘编自苏全有《论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197812月)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全会”的名称。结合所学,选择改革或开放任一角度,阐述“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如何实践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4-01-30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出现空前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海外贸易的规模,还是通商地区的扩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当时国际贸易和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绝非偶然,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和社会经济繁荣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航海造船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革,为大规模的航海贸易提供了技术条件。另外,封建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采取积极的态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廖大珂《中国传统海外贸易》

材料二   随着波托西银矿的发现,银子在1560年后比黄金更受到西方关注,在东方又恰逢明代对于白银渴求难耐之时,美洲白银随之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东西历史脉动的新角色。……虽然各家估算数据不一致,但中国在明清之后成为全世界白银的“秘窖”,这是无可争议的共识。

白银不仅刺激了中国经济,还催生了诸多的社会变革。《金瓶梅》成书期间,刚好对应……仔细阅读对比,就可以注意到这是与以往古典小说截然不同的经济世界。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作用及主要外贸港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
2024-02-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2024-02-01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即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的,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䜣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轮船招商局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题词。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近代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回望历史,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业发展早期原材料起决定性作用,后期主要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一个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取决于交通的发展,在这方面运费的低廉、速度的便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革命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重工业如煤、铁、建筑业等工业来说尤其重要。……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的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

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寒《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得到发展,但当时船舶工业主要以军用船舶为主,民用船舶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仅能修造沿江、沿海中小型船舶,既无科研试验设施,亦无开发设计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船舶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要船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造船,造船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建造出口船需要,我国开始成套成体系引进、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初步形成了船舶标准体系。步入新世纪后,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船舶标准化步入高速发展、规模壮大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做强阶段。我国船舶设计、建造、修理行业准入标准基本建立,对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到70%左右。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高水平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船舶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交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用一句话指出交通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交通进步的具体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概括张謇建议修建铁路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交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变化。并阐述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积累的经验。
2023-08-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7 . 从古至今,民生一直都是国家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层的人民群众及其所需所想关乎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这些思想也进一步发展演进,为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给需要保障的人民带去及时的帮助和温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增强其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现实启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兴七十余年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西汉统治者如何应对富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理论。结合所学,简述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渴望“自由”思想,“自由”经商,鼓励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要求建立适合“自然法则”的“资产阶级王国”。这一时期的英法思想家提出人类社会也被不变的自然法则所支配,即人最初生活于一种自然状况中,人一生下来就由自然赋予自由、幸福等权利。1764年,北美人民明确指出:“殖民地的人民是人,因此,他们有权要求和欧洲人一样享有自然赋予的一切权利。”北美思想家杰弗逊认为,西欧政治制度的弊害,就是各国政府的权力自由膨胀,以致超出人民的控制之外,结果势必产生腐化和暴政。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整理

材料二   梁启超指斥洋务派“变法不知本原”。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是当时明确提出研究西人治国本源即西政思想的第一人。梁启超诸人的“变官制”说,显然受其师的影响。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与此相联系,国人对西方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也日趋自觉。国人传统的“天下”观,到甲午前渐已消解,中国只为世界万国一员的认知也实已确立。

——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

材料三   胡适和陈独秀的主张,立即获得响应,钱玄同最为积极。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他说“语录以白话说理,诗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实今后言文一致之起点”。钱玄同又说“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研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天造地设的对头”,因此,他愤而提出废除汉文。

——摘编自魏宏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资产阶级王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自然法则”的内容并说明“自然法则”的传播对18—19世纪北美政治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的原因,并分析其流行对晚清社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钱玄同有关“文章”的主张。
2023-09-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延续和繁荣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建筑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原则不断发展与演变,在我国早期的文物保护法规中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对现状进行保存和恢复原状。在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就明确地表示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是进行文物保护“最高级别的追求”,对现状进行保存是“最低的标准”。而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就模糊了对现状进行保存和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对中国文物进行保护的原则,立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保护的要求。

——摘编自张政君《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8-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为280万,到1600年,全国人口则增加到400万。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显著。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而在生铁量产之前的英国主要利用木料来建造船只,其中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

材料二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三   到1885年,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油公司已在美国国内建立了牢固的垄断统治,并把它的70%的产品远销到国外,它占有了英国煤油销售市场的三分之二。英国商人塞缪尔于1896年成立了石油公司,为了避免被标准石油公司吞并,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合并成立了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同时,在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也发现了石油,苏格兰商人组成了伯马石油公司开采,但是缅甸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炼制成煤油作为照明的燃料,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像后来那样发展起来。

——摘编自江文娟《略论英国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石油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