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2022-10-27更新 | 3816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
C.官府实行宗教专制加强统治D.城隍崇拜扩大了地方行政职能
2022-09-06更新 | 1697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17世纪,英国与荷兰激烈争夺香料贸易的独占权。1621年,荷兰采取“废掉香料森林”的做法,下令将摩鹿加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上的香料树全部砍掉,以达到在其他岛屿控制生产和贸易的目的。荷兰殖民者的做法(     
A.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D.摧毁了殖民地香料贸易
2023-07-01更新 | 558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据方志记载,宋代湖州所辖乌程县震泽乡的南林村,又称南浔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聚落,随着当地草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渐完善而成长为经济镇市,“市井繁阜,商贾辐辏”,到南宋理宗淳柘年间,其获得官方认可升级为镇。从草市升级为镇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时局的剧烈变迁B.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们除在作坊生产外大多还从事耕种,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机器大工业则完全切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除了出卖劳动力,他们再没有其他收入。这表明机器大工业(     
A.挤垮了传统的手工工场B.切断了城乡间的联系
C.减轻了工人生活的负担D.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
2023-01-16更新 | 49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乡土运动作为德意志帝国时期应对“现代化危机”的一场广泛的精神和社会运动,在当时倍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精神和社会层面回归乡土,安抚和消除急速现代化所带来的阵痛与不适。在他们看来,农民生活和农业经济才是理想形态,农村生活也是最幸福的,而如今农民逃离乡土和农村空洞化,毁灭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在恩斯特·鲁道夫和“德国历史与古典联合会”的呼吁下,整个帝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一场广泛的乡土运动。一方面,着力对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传统建筑和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抢修性维修和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对乡土自然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化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功利性破坏和掠夺。乡土运动的高涨感染到了当时帝国和各邦高层的一些统治者,他们也加入运动中,最终将自然生态和景观保护上升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政府陆续建立自然保护机构,以具体的立法和财政投入措施支持自然保护。

——摘编自邢来顺《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

材料二   民国时期乡村运动主要是指这一时期一些有影响力的乡村建设派人士与团体,在某些乡村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建设和发展运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却出现衰败景象,一批有识之士力图通过乡村运动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认为要挽救乡村出路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应“认取自家精神,寻去自家的路走,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晏阳初提出:“从文字方面以提高民智……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公民教育攻私;以卫生教育攻弱”。卢作孚力图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这场运动到1937年被迫中止。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华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华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德两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职前,因李方叔日常出行缺少马匹,遂将自己多余的马匹赠予他,并在拟定的契约中说:“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这体现出当时(     
A.马匹交易程序比较繁琐B.契约具有辅助交易的功能
C.马匹交易管控开始放松D.契约成为税收的法律凭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A.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
C.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D.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
9 .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铁器分布图。由此可知,当时(     
A.礼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B.南方冶铁规模不及北方
C.中原地区经济水平较高D.战争推动铁器交流使用
10 .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大不列颠岛屿进行任何贸易。拿破仑深信,只要断绝了对外贸易,英国就会陷入经济紊乱,不打自垮。该敕令(    
A.有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开展B.动摇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C.背离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D.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