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诸、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2世纪末黄河夺淮入海以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成为黄、淮、运三河的交汇之处。明永乐年间,政府开凿清江浦河,使运河由此入淮,并修建船闸。当时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政府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船通过,大量旅客必须在此进行“南船北马”交通方式的变更。明清时期许多重要机构驻扎在此。当时清江浦生产部门极其微弱,以商业和餐饮业为主,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1853年南京被太平军占领,漕运为之断绝。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承包了江南漕粮的运输后,采用新式轮船海运。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清江浦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全丧失。

——摘编自金兵、王卫平《论近代清江浦城市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建国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产品极少运到纽约,主要是运费太贵,从布法罗经陆地运一吨重的货物到纽约要100美元。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通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从而使纽约及东部工业区的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农业区,也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在1851年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铁路建立之前的26年中,伊利运河一直是沟通美国东 西部经济贸易的唯一陆上经济动脉。纽约人口从1820年的12.37万增长到1860年的108万。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 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之母”。

——摘编自许凯文《试析伊利运河对美国早期区域经济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兴起与衰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利运河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 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 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 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 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 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年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

——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历程对你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坊市制宋街市制
城市空间形态封闭开放
坊与市的关系坊、市严格分离商、住逐渐融合
市的经营特点封闭独立,官设官管自由设市,无官员监督
市的经营时间白天规定时间经营出现夜市
市的经营业态200余种400余种
坊门的功能坊、市与外界的交通要道,部分淡变成装饰意义的牌坊、牌楼坊墙的功能围合区域.封闭管理逐渐瓦解,不复存在
街道的功能交通交通、市民生活场所
肆的盗街面特点无侵街装饰物伞棚、招幌、权子、彩楼欢门等装饰物出现

——据钟灵毓《〈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东京市肆形态及街巷空间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4-04-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契约是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宋代契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如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普遍存在。契约关系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在买卖中凡不依“官版契约”格式,被视为违法买卖,所定契约不具有法律效力。宋代把契约的建立和履行保证的第三人参与作为必要条件,在借贷契约中有中人、保人、见证人,而且要求担保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担保能力。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官为理索,欠者逃亡,保人代偿”。宋代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客户,佃户、雇工、人力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了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资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活动。

——摘编自杨卉青《宋代社会变革与契约法的发展述论》

(1)据材料指出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原因。
2024-04-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900省商合营
1937~1945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876~1949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二   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0474千米,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4.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计划,也有望在原定的2030年前顺利完成。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变化,并分析中国高铁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4-04-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项目世界科技中心转移概况
第一次14001640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等,他们都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意大利成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
第二次1660年至1750年,英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这时英国拥有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世界杰出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占世界的40%以上
第三次第三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760年至1840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科学发明占全世界发明总数的40%以上。这一切足以说明,法国已完全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第四次第四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8401910年。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美、法、英、德四国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数目分别是:美国33项、法国75项、英国106项、德国209项。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加速了德国产业革命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些标志着德国在科学尖端领域已全面地超过了英法
第五次第五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910年之后。1945年美国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8年美国人造卫星也上了天,使美国科学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结合相关世界近现代知识分析原因及影响。
2024-04-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

——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代封建王朝为何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河开通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清江中学,涟水郑梁梅高级中学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
2024-04-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城市中广场的结构与形态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公共建筑和广场。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都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城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1)阅读材料一与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图文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
2024-04-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