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运输的需要。煤、铁,矿石、陶瓷器皿等,很难靠车马运行。1761年开凿的第一条内陆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由布里奇沃特公爵投资建设,直接目的是把他领地上的煤运送到工业区。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船闸和运河隧道出现解决了穿越高地的挑战,而横跨峡谷的任务则交给高架运河渠来完成。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运河连通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河流,对开通全国性市场起了重大作用。但运河由各地独自兴建经营,运河船闸尺寸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运河之间缺乏协调,这些因素致使运河和河流运输系统支离破碎,效率低下,制约了一体化的发展后劲,随着铁路运输日渐兴起,大多数运河公司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王朝初期的治水需要巨大的投资,只能是国家机器提供。在恢复重建阶段后,国家管理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委派官员协调水利利益之间的冲突。明清两代由政府拨银维修桂柳古运河上的各种水利设施至少有8次。官员,地方乡绅、平民百姓作为水利共同体,在由国家搭建的大框架下,共同对水利事务进行管理。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采取“黄运分立"”"避黄济运”方针,在明代开凿直河,痂河的基础上,另开中河,这一举措最终完善了大运河体系,奠定了康乾盛世的经济基础。每年运河往来漕运船只,除装载正耗粮米外,还可附带一定数量的免税土产货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河与布里奇沃特运河通航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中英运河治理的不同之处。
2 . 在近代,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中医与西医的论战成为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缩影。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理想状态。《黄帝内经》说:阴阳匀平……命日平人,所谓匀平,相当于儒学中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状当的决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索,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儒者把医药学的产生归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的创造,医学经典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仿寒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框架。

——摘编自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近代发生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战,其背景是复杂多样的。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响中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医论战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后,饮茶之风在英国日益盛行,而当时只有中国才出产茶叶。1799年,英国全国消费了300万磅茶叶,是一百年前的200多倍,在东印度公司的内部文件里,对茶叶的定位是:日用必需品。一百年间,东印度公司购买茶叶花费了5387万两白银,茶叶贸易占了东印度公司的利润总额的90%,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10%.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加,茶叶出口规模更加扩大,1867-1894年,中国茶叶输出额几乎抵消了英国输入的鸦片贸易总额。1834年,英国军人查尔顿在印度阿萨姆地区找到了一种茶树,虽然经过大规模宣传,但在口味和市场接受度上均无法与中国茶叶竞争。

——摘编自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茶叶日益成为清政府财政的依靠,也成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生活必需品。1851年,英国植物学家福琼通过走私将小茶树和茶种带到印度,并带回8名中国茶工。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印度茶叶成本不断下降,虽然在口感上逊于中国茶,但成本只有中国手工制茶的三分之一。1889年以后,通过战争与条约,印度茶进入锡金、不丹,并在西藏获得了减免关税的特权。中国不仅是茶叶出口大国,更是消费大国,内部消费是出口数量的8倍。但近代以来,清政府接连战败,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茶商的捐税负担也越来越重,市场逐渐被印度和日本挤占。

——摘编自徐方平《近代中英茶叶贸易衰败的原因和启示》

材料三     1905年,两江总督派人去英属锡金考察后发现,中国人把茶叶当土特产,而英国人将其作为生物科学来研究,前期研究育苗、栽种、施肥、修剪、杂交、土壤分析,采摘后用机器加工,再用化学方法分析营养成分、影响味道的因素以及保存方法。

1890年英国人汤姆斯·立顿用自己的名字推出立顿红茶,出售小包装的茶袋,解决了英国民众购买和冲泡茶叶的麻烦。此后,立顿在印度锡兰岛,购买了18210英亩土地建设茶园。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誉。进入21世纪,立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茶饮品牌。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叶的现代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打破中国对茶叶贸易垄断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茶叶贸易地位不同发展走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当今中国茶叶营销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其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这些出土文献以“医方”“医经”为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床各科的治疗等。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已经记有传染病的预防制度,其中提到的“疠迁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被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也向世人证明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簇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

——摘编自熊益这《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纵观17世纪的医学,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医学问题,哈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发现的血液循环说是17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论上三个学派的争鸣,以及其他面的进身,为近代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程之范《西方17世纪的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西方医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疾病、防疫与全球卫生

材料一   50年代初期农村血吸虫病(因血吸虫寄生人体导致的疾病,钉螺和粪便是传播途径)疫情严重,且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这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实行大规模的灭螺和粪管运动。江苏1958年“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二首诗,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摘自余新中《真实与建构:20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鸟瞰》等

材料二   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1984年,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开始采取人畜化疗为主、易感地带灭螺为辅的措施,同时重视人群健康教育也是血防控制措施的重要方面。1992年,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各地还进行了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措施。

——摘编自李林瀚《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两个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形成原因。
2021-04-19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年份191719221926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该称号经《人民日报》转载,迅速传遍全国。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乡村医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峰接轨,标志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正式建成,西海岸与东海岸连接了起来。此后,大北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和南太平洋铁路等陆鉄筑成,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全国铁路网。并以钢轨取代铁轨,还出现了空气制动、自动接车器和连续信号系统。1882~1900年,铁路客运量从2.89亿人次增至5.77亿人次,货运增加了2倍。1850~1871年,联邦政府赠予铁路的土地达1.75亿英镑,还给铁路公司以优惠贷款。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初步形成,这4个集团掌着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缟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949年前,中国曾修成并通车过的铁路是3.2万千,其中绝大部分(约2.3万千来)修成于民国时期。但是到1949年末,中国实际通车铁路只有2.2万千米。与1949年末相比,1950~-1975年,我国铁路共增加2.4万千米,略长于民国年间修建的略段。实际上,改革开放前我国建设的铁路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建、复建民国时曾经建成后又毁于战火的线路。甚至到1990年代的铁路建设中,仍包含若干民国时期已建复毁的路段。当然,新中国铁路的质量大有进步,而且西南、西北地区的新建铁路修建难度之大,是民国年间修建的铁路无法相比的。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一一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同铁路修建的待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美铁路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4-18更新 | 3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内藤湖南(1866~1934年)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夜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