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有着特殊的原因。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面临着国内传统毛纺织业和进口印度优良棉布两方面的激烈竞争。棉纺织业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工业部门,必须不断革新本身的技术。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以柔软、质薄、穿着舒服见长的棉布,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棉花具有比羊毛更有粘合性而少弹性、更易于搓捻和拉长的优点。棉纺织业是新兴的工业,不受行会制度的限制,享有自由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棉纺织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使自己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先行部门。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棉纺织业是英国传统工业部门之一,由于英国自然环境因素,其棉纺织业发展所需的棉花主要是从外国进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工业化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强有力的竞争者。英国长期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资本家对发明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感兴趣,更不愿意支付一大笔资金用以更新设备。在1913年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到顶峰后,棉商品出口急剧的持续下降。

——摘编自李婷《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归纳棉花传入对中国元朝至清朝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棉纺织业衰落的历史启示。
2023-01-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建筑

材料一我国古代院落采用封闭式结构,家居院落为四合院……在中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两侧布置若干层次的建筑,组合成较封闭式的院落……像四合院这种封闭建筑体系中,朝南的正屋总是一家之长来居住,其他人只能按次序居住厢房等人居环境较差的房间。

——摘自贾西沙《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遗存(部分)

遗存简介
直道遗址秦朝修建,南起咸阳,北抵九原郡。现存遗址包括内蒙古段、甘肃段和陕西段
洛阳含嘉仓遗址始建于隋,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成为国家大型粮仓。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窖保存有约50万斤碳化谷物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唐朝皇帝在此举行大朝会、册封、改元、受贡等活动。遗址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和殿前广场等,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
卢沟桥金朝始建,位于金中都西南,横跨永定河,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朱子社仓初建于南宋,是朱熹首创的一个民办社仓。社仓二门内即为粮仓,可供存粮六七十万斤
后英房住宅遗址从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
北京故宫明清皇帝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
福建土楼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的三堂式土楼,下堂为出入口,中堂用于家族聚会、迎宾待客,上堂供奉祖先牌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院落建筑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2个视角,简述中国古代建筑遗存对历史研究的作用。要求:每个视角至少选择两个建筑遗存进行说明。
2023-01-1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较量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上,与会各国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配额展开了较量。该基金总额预计为80亿美元,各国的基金配额与该国可以得到的资金援助额度有关,它还以投票权比重的形式体现了该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

美国代表怀特认为美国配额应为29亿美元左右;英国(包括其殖民地)大概为14.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应是苏联和中国。美、英两国都将苏联代表团视为“最重要的代表团之一”。由于法国被占领,怀特说:“我可不在乎法国的排名。”

苏联人成功地扩大了本国的基金配额,主张对于那些国土遭遇敌国占领的国家(如法国),在保留其原有基金配额的同时,减少其25%的认缴资金。

法国人表示,他们将“支持所有有利于被占领国的提议”。当法国代表对法国的配额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表示不满时,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直言相告:美国、英国、苏联以及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四大国”,而法国则不在其列。

埃及人想要得到国际稳定基金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职位(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个职位)。

新西兰代表团对本国5000万美元的配额表示不满,澳大利亚也表达了同样的不满。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布雷顿森林中的角力》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的主张可以分为哪几类?归纳每类的主张。
(2)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严厉指责“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霸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要求:首先分析材料中观点产生的原因,然后一分为二地阐述对观点的看法,最后提出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交通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一五”计划中第5章谈了“运输和邮电”工作;在具体任务中,第5条这样表述交通工作: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第6条谈到对个体运输业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逐步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利用、限制、改造”等政策,使它们分别走上联合经营和互助合作的道路。

——摘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材料二《3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一文中介绍的百姓交通工具变迁如下表:

时间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
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牌自行车,需要购车票。那
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
进入21新世纪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飞机日益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在城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节假日全家开车在附近旅游,也成为风尚。

(1)为什么“一五”计划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百姓交通工具的变迁。要求:概括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分析原因和作用,阐述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
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通过不同途径引入中国中国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
商业联系

B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美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
治体制

C
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人韦奇伍德在其陶瓷厂规定工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
有利于提高韦奇伍德陶瓷厂的生产效率

D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方面德国早于其他国家建立济
贫制度

A.AB.BC.CD.D
2023-01-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西方城市化

在西方,大工业造成了近代大城市、新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工业城市。由于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诞生了近代城市规划。英国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其标志着近代城市规划的兴起。自此,中央政府通过立法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必要时予以强制执行,地方政府则在相关法案授权和中央财政支持下开展城市规划实践。

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商人来华、农民进城经商的城市化,其主流是商业城市,并仅限于几个开埠城市,如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即使有工业带来的城市化,也仅限于外资工业、军事工业。与西方的新城市开发规划比较,中国即使同一城市的新市区规划也互不相干,无城市的整体性可言。无论是欧美人租界、还是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以及中国人的商埠区(济南市)、新市中心区(上海市)规划建设,虽然具有不同形式和表达方式,但都体现出各自心目中的政治意图和对欧美城市意象的追求及向往,包括古典的、近代的、殖民式的等。

——摘编自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城市化所折射出的中、西时代特征。要求:依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提出一个论点,依据论点进行论述(分别概括近代中、西城市化的特点,分析原因),最后进行总述。
7 .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时间事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号在美国问世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国防部将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军用网络
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2012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突破7000米深度

A.电气时代科技成就简表B.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简表
C.美国信息技术成就简表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简表
8 . 我国200余处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河南、新疆、浙江、广东、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其中铁农具出土数量较多。关于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B.铁器的分布局限于黄河流域
C.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D.体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阶段状况关键词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2023-01-08更新 | 127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食物与货币

材料一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座西汉初年的墓,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及其妻子、儿子。出土大量文物,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

辛追(轪侯妻子)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11袋,有稻、小麦、赤豆等。出土野鸡、野鸭、鹤、等禽骨;兔、牛、绵羊、等兽骨;鲫鱼、鲤鱼、鳜鱼等鱼骨。出土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出土藕片汤和白菜、葱、等多种菜籽。出土釜、甑、鼎等炊具,可煮、蒸、烤、炸等;调味品十余种,五味俱全。出土精美漆器的盘、鼎、盒等餐具和锺、钫、壶、勺、樽等酒具。

出土722支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中有350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的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强调饮食疗法,药酒酿坊等。


(1)上述材料出土文物中涉及了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初年贵族的饮食特点。

材料二


从左到右: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晋)、梁充釿五十当锊(战国·魏)、(宋子)十二朱三孔布(战国·赵)、蚁鼻钱(战国·楚)、齐建邦囗缶化刀币(战国·齐)、秦半两(秦)、卢金(战国·楚)


(2)指出材料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交子的特点。

材料四   20207月,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投行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亚投行从最初的倡议到最终的落实,历时27个月、800多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116日终于正式开张.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亚投行的成立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