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

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蓝鹰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乌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标。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标。”“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个流行语做出解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

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调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海疆经略梳理表

阶段内容
公元前6世纪前夏朝国王后芒“东狩于海,获大鱼"(《竹书纪年》);海上航行的篷.桅、帆已经具备。
安阳商代遗址出土了东海和南太平洋的海贝、海螺和鯨骨。
西周时,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春秋时,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说苑》),孔子曾想“乘桴浮于海”(论语》)。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秦始皇先后到芝罘、成山、碣石等海港巡视:秦朝时可建造载重量为30吨的大船;(史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出海,今日本本州岛有徐福墓与徐福祠。
西汉时,大船有冲锋舰,战舰、快船、侦查舰等;西汉与印度、斯里兰卡曾通过海路交往。
三国时期,东吴派朱应、康泰率船队历时六年远航至印度、斯里兰卡“百数十国”,朱应作《扶南异物志》,康泰作《吴时外国传》。
东晋时期,高僧法显独自从斯里兰卡出发,搭乘海船回国,著《佛国记》。
公元5世纪末至15世纪.隋炀帝派人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交通、贸易关系。船有五层高。
唐朝有广州、交州(越南顺化东南部)等海港,其中,交广线担负南洋和印度洋国家的贸易,远达红海,并在广州设“市舶使”。唐朝工匠还改进了船舵,发明了水密隔舱,能利用季风驶船,船长达60米,能载六七百人。
宋代所造防沙平底船载重量有500吨至800吨,已使用船坞造船,航海时“舟师……晦观指南针”,并在苏门答腊,马尔代夫设贸易基地与贸易站,《岭外代答)中记载与我国通商者有50多国。
元代,规船构造,载重量等“冠绝千古”,泉州“梯航万国"。相传,汪大渊东至澳大利亚,西至地中海,西南至莫桑比克海峡.鯿成岛夷志略》。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绘制了《郑和航海图》,撰写了《瀛涯胜览X西洋番国志)等。

——摘编自李永采《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航海业发展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财富流向

材料   史学界大都认同1500—1800年为世界历史上的“早期近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按其特性,大体可划分为四类:黑奴;香料、饮料(包括咖啡、茶叶等)蔗糖、烟草;日常用品(包括毛皮、纺织品,染料、瓷器);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

笔者认为,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1513-1780年欧洲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

商品名称葡萄牙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1513-15191608-16101619-16211778-17801668-16701758-1760
胡椒80.069.056.411.025.34.4
摩鹿加香料9.00.03
其他香料9.410.917.624.4
纺织品0.27.856.653.5
丁香0.07.7
其他1.44.69.99.017.54.5
纺织品和原丝16.132.7
咖啡和茶叶0.022.9
原丝0.612.3
茶叶0.0325.3

18世纪70年代英法荷进口商品的总价值(单位:百万古尔登)

进口商品的来源英国法国荷兰总计各个进口来源占总数量之比(%)
西半球58.174.115.7147.931.4
亚洲24.59.62054.111.5
注:1古尔登=11.25英镑

——引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对施诚的这一判断加以论证。
(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2-04-26更新 | 67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6 .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2022-02-02更新 | 967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