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东西方商业伦理】

材料   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对天地的敬畏,发展成为每个具有仁义道德的人都要有一种使命感,都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道家提倡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应该像水那样“善利万物”。佛教认为慈悲为万善之基、众德之藏。明清商书中常有教导从商者要有救困扶危,济弱扶贫的社会责任感,要广施仁义,留善名于世间的内容。明清各地方志及商人族谱有大量的资料记载,很多商人在从贾致富后,将资金投向家乡或经商所在地的公益事业。他们“急公趋义,或输边储,或建官廨,或筑城隍,或赈饥恤难,或学田、道路、山桥、水堰之属”。

犹太人经商绝不仅仅在于赚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基督教的主张并不只是关于一个民族和某个人幸福,而是倡导全人类的幸福。中世纪的神学家和道德家认为商人要想消除自己的罪恶,消除金钱的罪恶,只有把这种利润用于救助他人,接济贫困。西方人同时认为慈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善积德,更是一种“公共义务”。犹太人谚语“如果赚的钱都揣进自己的腰包,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富翁。”犹太商人有这样的思想:除非你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不然过多的财富并无用处。在犹太—基督徒看来,财富的真正所有者是上帝,他们只是上帝财产在地上的代理人,助贫扶弱是上帝所喜爱的行为,慈善是荣耀上帝的方式。到17世纪早期为止,伦敦商人建立了众多的社会济贫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学校专门收容贫幼孤儿,建立济贫院为贫民提供食宿等。

——据李存超、王兴元《宗教文化视角下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差异比较及启示》、张海英《明清商书中的商业伦理与商人意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东西方商人社会责任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商人的社会责任观念共同的积极影响。
2023-11-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汉代“佣”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记载

出处

(司马相如)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

《史记》

时以行客,货作富家,为其役使,一岁数千

《太平经》

良家以道次发俄(佣)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

《盐铁论》

(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返)其邑

《后汉书》


A.民间手工业趋于活跃B.封建剥削日渐加剧
C.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D.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2022-12-03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文献,如《酉阳杂俎》,对东非已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多属口传耳闻,而非目睹。在东非发现的中国古瓷器,最早的可追溯至宋代。这表明宋代(     
A.瓷器已经享誉海内外B.与亚非的交往明显扩大
C.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明D.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扩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服饰发展史是一部变革的历史,自夏商开始,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的服饰始终在交流变革冲突融合中得以发展。古代服饰变革中,影响较大而且文献记载较为翔实的主要有以下几次:一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强兵强国而引进胡服;二是北魏孝文帝为稳固中原统治而实行汉化;三是大唐时期多元吸收使服饰呈现缤纷万象;四是满清时代“首崇满洲”,强迫汉人“剃发易衣冠”。自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中国 近代史上,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西服东渐,国人纷纷穿上了各式西式服装;孙中山 等民主革命人士倡导了民国服饰改革,融合中西服饰创制了中山装……改良了旗袍。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材料二   维多利亚时期在位的1837-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大众文化逐渐兴起,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优雅华美风转向简单自然的风格。国家元首穿着素朴,中上层阶级也不追求太过华美的服饰。各个阶层更多地穿上了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衣服。这一时期服饰需求量的加大使女装也采用男装的平面纸样制作方法, 设计更加便利;缝纫机被很多制作工厂大量投入使用,服装生产规模变大,价格变低;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在制衣工厂大量使用,服装色彩更加鲜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等人倡导民国服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的变化的原因。
2022-10-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