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
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
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
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
2 . 一叶知“秋”

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

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3)“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
2021-1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马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琥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犏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一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协定关税制度,既不能“奖出",也不能“限入"。在1870——1931年这6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颏由1118988134海关两猛增至2342964719海关两,增长了19.69倍。其中出口值由55294866海关两增至909475525海关两,增长了16.45倍,出口商品由原来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为主的格局逐渐向原料品转移;同期进口净值由63693268海关两增至1433489194海关两,增长了22.51倍。在此期间,众多对外贸易港口中,上海无论在中国总出口还是总进口中始终占据第一位。对外贸易的商品在上海集散,带动了上海对内贸易以及市内商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全国商业最繁荣的城市。

——摘编自刘明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研究(1870-193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021-11-17更新 | 88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1832年、1867年、1885年的议会改革,工业集团在议会中获得了更为强势的地位,他们在议会中大力鼓吹自由贸易,政府也在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18731894年,英国小麦种植面积从147万公顷下降到57.5万公顷。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以上,而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则进一步上升到64%,到了19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79.66%。一战中英国采取措施鼓励本国农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一战后,随着对外交通的恢复和20世纪20年代农业长期危机的出现,英国政府改进农业的努力化为泡影。二战及战后初期,英国粮食短缺甚至引起粮荒。时至今日,振兴英国农业仍然是历届英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粮食问题的出现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层面解决粮食问题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等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利用茶的国家。饮茶在国内日益发展的同时,其影响还不断越出国界。17世纪中国茶叶被引进英国。随着时间推移,英国人开始向茶中添加在传统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牛奶,后来又大量添加燕糖,逐渐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下午茶。在剑桥大学,饮用下午茶已然成为学校的重要传统,下午茶的氛围十分民主与平等,无论身份高低与专业差异,人们就相关问题自由探索。英式饮茶需要大量添加蔗糖,带动了蔗糖消费的增长,为了制造出更多的蔗糖满足社会需要,英国在适宜种植甘蔗的西印度群岛进行大力开拓,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迅速发展,其他作物抑或植物被砍伐或者抛弃。为了不依赖中国,英国开始努力探索茶树种植,先后在印度、东非等地区大量种植茶树。

——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材料三 中国茶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把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既与全球化发展趋势总体适应,又与茶文化发展的国情、省情、地情相吻合,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随着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应用,包括营造茶产业活动的氛围、实现有关茶技术知识的再生产、促进茶知识和技能传递等,而且茶文化自身产业化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这就为茶文化研究的产业化提出了要求。历史地看,中国早期的茶文化发展是走在茶科技、茶产业前面的。然而,今天的茶文化还未取得与茶科技、茶产业同等的地位。应像抓茶科技、茶产业一样,打造茶文化信息与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茶文化信息与技术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或指导人们广泛开展茶文化创新实践活动。

——龚永新等《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唐朝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中国茶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对促进当今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学者亨利首次使用“美国世纪”来称呼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卢斯的说法是正确的。1946年,尽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美国已售出了180万辆汽车;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5%。“美国世纪”中美国汽车工业的巅峰时刻出现于1955年。朝鲜战争后的销售反弹使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的记录:700万辆。当然,当时无人会料到“美国世纪”的时代不会持续下去,也没有人会想到美国汽车工业再也不会像1955年那样辉煌了。1963年,当时汽车销售量再次到达1955年水平时,国外汽车特别是德国大众牌小汽车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5%。

——摘编自托马斯《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材料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表
时间(年)特征概况
1920-1949萌芽期开始尝试制造汽车并获成功,与汽车相关的修理业与配件制造业在若干地方发展起来,但汽车制造活动不成体系,没有大量的汽车产出
1949-1965苏联技术移
植期
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形成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移植苏联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的方式
1965-1978苏联技术本
土化期
重心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从法国引进技术,主要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开展建设,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
1978新发展合资模式的诞生并成为主流,面向市场,其产品重心转变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轿车,21世纪出现自主创新模式

——据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二战后中美汽车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2-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法律建设的长足发展,唐代医疗卫生管理呈现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趋势。唐高宗显庆年间“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形成了国家权威性药典《新修本草》,规范了地道药材的供应,《唐律疏议》还规定“诸医违方诈疗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唐代的统治者对于工匠、奴婢和囚徒的医疗卫生管理作了严格规定,“诸如丁匠、防人、官婢等底层民众,在服役或奴婢属官等情形下,若有疾病,主管之人应当送其就医,否则对主管之人处以‘笞四十’的处罚”。《医疾令》也规定“诸医针师,医监、医正量其所能,有病之处,遣为医疗”,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开展日常工作,进行州境巡疗,储备药材。

——摘编自王翔《唐代医药卫生法制中的人文关怀》

材料二   宋代诏令对骗取钱财、陷害生命的不法行医活动予以严令禁止,从最初的教化逐步过渡到“以故杀伤论”的有明确量刑标准的严惩。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诏令“民有疾而亲属遗去者罪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初置养病院”,特别实行“安济法”,以确保医疗效果。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除京师设立太医局外,宋廷又在地方设立了相应的医学教育机构,由各地的医学博士负责当地医学生的教习,这是地方医学机构的雏形。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宋廷在京师设立了“熟药所”,掌控药材的采买、成药的制作和销售,“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

——摘编自胡玉《宋代面向民间推广医药的有效尝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政府的人文关怀在医药卫生法制中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政府向民间推广医药的举措,并谈谈你对唐宋医药卫生管理的看法。
8 .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960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松辽玉门四川北京新疆青海银川高校黑龙江解放军总计
人数56446299239514918311320168811160929479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12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9 . 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工作时间从每天12小时减少到了10小时,机器种植 一英亩小麦的时间只要3小时,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这种趋势
A.有利于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B.加速了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C.得益于福利国家的普遍盛行D.与世界各地的民权斗争有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节选)

项目宋辽金元
统计年代(年)110016001800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7.210.512.8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928581
粮食亩产量(市斤)140~180255~270300~330
全国人口(万人)约12000约20000约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950790670

——据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1953年,我国对粮食实行国家“统购统销”。1954年,国家征收粮食309.8亿斤,收购569.73亿斤,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1.98%,粮食库存量增加了51%,有效缓解了粮食问题。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粮食增产信贷法令”,发放信贷120亿美元。在消除贸易壁垒的历史趋势下,美国大幅降低粮食出口税,实行国家补贴以刺激农业生产。到1957年,美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72%,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据周立《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等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1100~1800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美粮食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