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流动的世界·贸易的世界

人类历史上因为工商等各种交流的需求开凿和发展交通,人类活动变得丰富多样并获得巨大发展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的运输革命表》(《时间地图》360页,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6月第1版)

时代近似日期载人和货物的方式
旧石器时代距今大约70万年前最早的人亚科原人在非洲迁移
距今大约1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在欧亚大陆;最早的现代人迁移出非洲
距今大约公元前6万年前最早渡海移居澳大拉西亚;最早的海船
农耕时代大约公元前4000年前畜力运输工具
大约公元前3500年前①________
大约公元前1500年前波利尼西亚长途海运
近代公元第一个千年②________
大约19世纪早期③________
大约19世纪晚期④________
大约20世纪早期⑤________
大约20世纪中期太空旅行
(1)请把材料一表格补充完整。
A.造船航海技术改进   B.火车和轮船   C.轮式运输工具   D.空中旅行   E.内燃机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材料二   《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



(2)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在上面示意图中有反映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根据四副示意图,概述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4)有人说:没有贸易就没有交通。根据材料一、二中古代和近代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三   1980-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变化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指标数据库)


(5)造成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的主要推动力是
A.世贸组织建立发展   B.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变化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中国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2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大量茶叶带入欧洲。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下表为荷兰茶叶贸易中绿茶和红茶进口变化情况。材料折射出(       
1720-1722年1730-1732年
绿茶60.4%15.6%
红茶39.6%84.4%
①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             ②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             ④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09更新 | 1121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西汉东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历时年数(年)
211
19637038016815098277268
疫灾年数(年)18287541345030169218
疫灾频度(%)8.514.320.210.820.233.330.661.081.3
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2022-04-10更新 | 961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匠人营国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献,其成书年代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王城布局,该文献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材料二 周公是兴周灭商﹑辅佐成王和创立周代礼乐制度的元老重臣,其封国为鲁。根据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如下表。

形态特征考古实测资料
长宽东西约9里,南北约7
城门已发现南面2门,东、北、西各3
道路东西、南北向各有五条干道
核心功能布局宫庙居中,面朝后市,居民区居东,墓地居西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献记载的王城布局与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的差异,并结合所学推测原因。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周代鲁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2022-04-30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诊模拟(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10年英国主要运河体系的发展情况


(注:所谓运河体系,不是指单一的一条或者几条运河,而是指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的把主要大运河沟通起来,然后给一些地方提供它们原来所没有的水路交通设施。)

——(英)杰拉德·特恩布尔《运河、煤炭与区域经济增长》

材料二   (英国)一些小村庄也因为地处交通要津而发展起来了。1760年,桑奇·布鲁克运河开通的时候,圣·海伦还是一个小村庄,但是十年过后,首先是一个玻璃制造厂建立了,不久,一个炼铜厂又建立了,圣·海伦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材料三   下表是1801年、1841年运河附近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表

城市运河通航时间人口(千)
18011841
巴思1760年以前3353
伯明翰177271183
布拉德福德17741367
剑桥1760年以前1024
卡莱尔1823922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
2022-05-24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时期基本特征主要表现
先秦到西汉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萌发以长安为中心,以黄河、渭河和漕渠为运,大规模从关东向关中漕运粮食物资,初步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漕运体系
东汉到隋唐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蓬勃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贯通,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网络和漕运体系随之建立起来
两宋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繁荣发展以汴京或临安为中心而建立起的漕运体系,形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的供给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粮食物质输送到都城所在地,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漕运发展推向巅峰时期
明清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海运航道的开辟使江南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联接在一起,最终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漕运体系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高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预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
日本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
中国1986年捏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捏出实施“科教兴国”战暗

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西汉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质农具——览表。据此判断,当时京津冀地区
时代墓葬名称出土铁质农具文献来源
西汉邯郸王郎村汉墓《考古》1980年第1期
邢台柏乡东小京村汉墓《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4期
石家庄鹿泉高庄汉墓饼、鍤《高庄汉墓》,科学出版社,2006年
石家庄赵陵铺汉墓《考古》1959年第7期
保定满城汉墓犁铧、铲、镢、耙《满城汉基》,文物出版社,1980年
保定易县燕下都汉墓《河北省考古文集(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考古》1963年第3期
张家口阳原北关汉墓《考古》990年第4期
唐山陡河水库汉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
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村汉墓《考古》1966年第1期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冶铁业领先于世界
C.盐铁官营规模扩大D.锄锸是主要铁农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