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长宁道路寻踪。

道路沿革,往往与所在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小生活在长宁的郝同学试图通过对周边道路沿革的探究,发掘长宁乡土史、管窥上海城市史。郝同学首先查阅到了长宁部分路名前后变化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原路名路名来源1943年改名1945年后名1949年后名
白利南路英国驻沪领事长宁路
忆定盘路“爱丁堡”音译江苏路
大西路Great Westen意译长安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
安和寺路来华英使阿美士德察哈尔路法华路新华路
林肯路美国总统天山路
开士威克路工部局总董陕西路凯旋路
佑尼干路美驻沪领事仙霞路
霞飞路一战法国元帅泰山路林森中路淮海中路
1:以上道路均为西方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即租界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以界外筑路达到蚕食华界,扩张租界的目的。
2:工部局为(美英为主的)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3:林森,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1)根据1943年前的路名及注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路名意在普及西方历史知识B.可见长宁为上海最早的租界
C.只有英美两国进行租界扩张D.体现西方殖民者的自大傲慢
(2)与开士威克路改名“凯旋路”有关的战争是(     )(单选)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道路改名“淮海中路”“延安西路”,主要原因有(     )(双选)
A.去除反动政府人名B.革除殖民主义残余
C.统一地名命名规范D.纪念革命战争地名

郝同学又发现不同于如表的一些道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相关历史沿革。

道路1: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路——李枞泾为苏州河干流,北宋初泾北建法华寺,乡民聚寺而居。宋室南渡后,大量黎民移居,民宅商肆沿河展开,渐成集市,李枞泾成货物集散要道。明代后,得益于松江棉纺织发达,此地成为商品集散地,形成法华镇。至清乾嘉至盛,号“沪西首镇”。近代以来,历经太平天国、八一三等变故,居民离散。加之河流淤塞,法华镇逐渐萧条。解放后,市政府填浜筑路,称法华镇路,原河上种德桥、香花桥亦改为路名。

(4)根据材料,归纳法华镇兴衰的原因。

道路2:中山环路——因租界割裂华界南市与闸北,需建绕租界连接两地的环路;同时达到箍起租界,禁止其不断越界筑路的目的。1927年环路辟筑,1949年前。中山西路即环路长宁部分。50年代,环路拓宽延伸,成交通大动脉,环路外新筑道路以区所在位置对应中国版图方位的各省县市命名(长宁属市区正西偏南,对应贵州省地名)。20世纪末沿环路筑高架“内环线”。

(5)根据材料,归纳中山环路修筑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动机产生的时代环境。
(6)根据中山环路外新筑道路命名法则,可以判断筑于50年代后的道路有(     )(双选)
A.遵义路B.华山路C.番禺路D.茅台路
(7)纵观这些道路的沿革,你认为长宁在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分别具有何种独特地位?
2023-12-15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超级互动区的文明和国际体系
(公元1200年前以前)
一、东亚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二、中间地带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三、欧洲文明与国际体系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公元1200年—1500年)
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二、农耕世界的反应
三、原始世界经济体系和大航海时代
全球国际体系的雏型
(公元1500年—1750年)
一、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兴起
二、农耕帝国的鼎盛和游牧帝国的衰落
三、殖民体系的兴起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
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
(公元1750年—1900年)
一、欧美革命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化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三、英国主导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6-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4月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4 . 下表是三次工业革命动力(能源)和信息传播方式等的演变。这主要说明(       
动力(能源)信息传播方式/交通工具
工业革命前人力、畜力、自然力(风力、水力)烽火台、驿站/马车、步行等
蒸汽时代蒸汽机、煤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电力、石油电话、电报、留声机/飞机、汽车
信息时代原子能(核能)互联网
A.动力能源呈多样化特点B.信息传播方式由原始到现代化
C.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便捷D.动力技术发展推动信息传播方式进步
2023-12-05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可知“黄鹄号”的建造和试航成功(     

①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序幕②是洋务派致力于“自强”的表现
③借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11-23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952年《人民日报》中有关报道的部分标题。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标题时间
《华北华东中南各地 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展开 拉萨市人民积极进
行夏季卫生工作》
7月5日
《全国人民的爱国卫生运动获得了巨大成绩》7月6日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深入开展 现已逐步成为经常性运动;有些
地区尚须加强对运动领导》
7月26日
《更普及、深入、经常地展开爱国卫生运动——一九五二年八月四日
在华东暨上海市人民爱国卫生运动广播大会上的讲话》
8月8日
《家家讲卫生 人人爱清洁 爱国卫生运动在龙须沟》8月13日
《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到每一个工厂、农村中去》8月17日
A.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B.农村医疗建设和医疗技术落后
C.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D.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2023-06-21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7 . 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下表是对二者的简介。据此可知,加快新基建(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养,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一领域,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A.旨在带动重工业的发展B.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
C.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局面D.可以代替传统基础设施
2023-05-23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部分省方志中关于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此表可用于(     
省份最早年份所查方志
浙江1671《山阴县志》
辽宁1682《盖平县志》
湖南1684《邵阳府志》
河北1697《深州志》
A.合理推断辣椒在中国传播的路径B.准确把握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点
C.分析亚洲与美洲间的物种大交换D.研究物种传入对饮食结构的影响

9 . 下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摘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时期

法律条文

明太祖时期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

明宪宗时期

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明世宗时期

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

A.城市环境治理渐趋规范化B.政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C.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D.君主普遍重视城市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隋唐运河开通后,江南经济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     
记载出处
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旧唐书》
(扬州)控荆衡以沿泛,通夷越之货贿,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权载之文集》
(杭州)东南名郡,水牵卉服,咽喉吴越,陆控山夷,势雄江海,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全唐文》
A.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B.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区域位置决定城市地位D.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
2023-03-22更新 | 49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