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1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 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一些大都市还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有的同行业集中经营,有的则是不同的众多行业错杂相邻。……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这一行政单位。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等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它们不是政治中心,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城市革命。

商业的兴盛,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唐代的飞钱到宋代称为便钱,仍由官方经营,并发行一定面额的便钱券。在宋代真正具有纸币性质的货币是交子。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为便于便钱、钞引、金属货币等之间的兑换,宋代出现了许多金银钞引铺,进行货币兑换、汇款等业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欧商业革命相比,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1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的手工业行会在唐宋时代称“行”,宋、元至明初称“团行”,明中叶以后称“会馆”、“公所”和“公会”,另外也有称“帮”、““会”等的。较之中国,英国手工业行会出现的时间较晚,它们大约形成于亨利一世统治时期,那时一些城市的毛纺织业中已经有了手工业行会。两者的共同点是(     
A.具备管理城市工商业的职能B.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
C.控制生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D.由地缘群体发展演变而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布大交换


新世界到旧世界旧世界到新世界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辣椒、烟草、向日葵、南瓜、豆荚类等。小麦、燕麦、大麦、裸麦、包心菜、柠檬、郁金香、橄榄、葡萄等。
动物小龙虾、羊驼、火鸡、豚鼠等。马、牛、猪、羊、鸡等。
微生物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据【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等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5 . 二战后,美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和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这促使各国要(     
A.抑制城市化的发展B.推动粮食结构变革
C.促进农业的机械化D.注重农业耕地安全
6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王祯农书》记载“不问地之坚强轻弱,莫不任使,欲浅欲深,求之犁箭,欲廉欲猛,取之犁梢”。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耒耜B.曲辕犁C.耧车D.铁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卷三《水利志》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建始县志》
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10 . 据某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达3710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上升到2020年的35%,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B.科技革命加剧了军备竞赛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2023-12-15更新 | 27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