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花生最早产于巴西和秘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从南美洲带到西班牙,揭开了花生种植的新历史。公元16世纪初期,花生又从南美洲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西方的殖民扩张B.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
C.缓解了全球粮食的紧张D.促进了食物物种的交流
2 . 1923年1月,列宁撰文指出:“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此时,列宁旨在说明(     
A.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B.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C.战时经济政策的局限性D.农业集体化的先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8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1911年,全国铁路才近1万公里,但90%受外国人控制,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到194612月,中国公路总里程才超过13万公里,但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能通行的只有一半左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

——摘编自丛树海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铁路发展的意义。
2024-01-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2024-0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和空间本是一切事物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不过以往的各种学科研究中,对两个维度地位的轻重认识不统一。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是见“人”而不见“地”,见“时”而不见“空”;或是只将“地”和“空”无机地作为“人”和“时”的序幕和陪衬;或是见一“小地”而见一“大人”,或是尽全了“时”而无机地择一二“空”作为点缀。具体而言,就是传统历史研究一是只注重历史的时间迁移,不注重历史的空间差异;一是只注重历史的个别空间,而不尽全地关注历史的所有空间。换句话说,即是指传统历史研究习惯于用极个别定性文字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推理”,只注重个别地域点上的时间迁移,“泛泛而谈”地以个别空间点代替全部空间面进行推论,而这种地域空间“点”资料的选择往往是无机的或是主观的。

——摘编自蓝勇主编《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时空”的两个基本维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据学者统计,古代俗称的五谷中的“黍”在甲骨卜辞中出现100多次,“稷”出现40次;殷墟出土的铜器,十之七八是酒器;《诗经》中记录了耜、斧、博、镰、锜等种类丰富的农具,它们功能多样,包括垦荒、锄草、收获、脱粒加工等。上述材料可共同用来说明(       
A.古代农业的早期发展状况B.先秦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
C.历史研究离不开考古资料D.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3-12-2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2023-1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西发现了距今2000万年以上的猕猴桃叶片化石证明猕猴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至少2000万年。传世文献中首次出现猕猴桃,是《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苌楚”就是周朝时候猕猴桃的名字。唐朝首次出现“猕猴桃”之名,多被作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无毒果,之后的各个时代,猕猴桃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各种医书转载。而作为可以食用的水果有意栽培,在中国古代很少见。

1903年,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女士来到湖北宜昌,离开中国时带走了一批猕猴桃种子,并培育成功。1910年,新西兰第一次拥有猕猴桃果实。20世纪50年代之前,新西兰往往把猕猴桃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然而在1959年,英国开始对所有以“berry”为名的水果征收高额关税,新西兰给猕猴桃冠上“奇异果”(Kiwifruit)的大名以规避高关税。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猕猴桃产量从170余吨猛增到40万吨,用于出口的比例高达60%。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导致新西兰原本主要出口英国的肉、奶制品被欧洲产品挤压衰落。猕猴桃的异军突起,让新西兰人看到了全新的希望,猕猴桃产业发展提速。2014年,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四川自然资源科学院合作设立了猕猴桃实验室。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20225月上第9


(1)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使用了哪几种类型的史料研究中国古代猕猴桃发展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猕猴桃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8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10 .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飞舟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经历了工业城镇化(由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政府出让土地加速城市建设)、人口城镇化(流动人口市民化)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由材料可以推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A.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B.集中体现计划经济的特色
C.是由政府主导并一手操办D.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