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春秋前,耕具简易且功效低,只适合表土耕种;春秋中期后,直辕犁兴起,适宜浅翻旱地;唐代曲辕犁宜水田耕作。这些变化(     
A.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B.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促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2024-0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一条鞭法”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史料   2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3-11-12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发展阶段漕运中心主要运道漕运量(单位:万石)
平均量最高年份
秦汉关东之漕长安、洛阳渭河、漕渠、黄河、汴渠480600
魏晋隋唐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长安、洛阳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200300400
两宋江淮之漕开封、杭州汴渠、江南运河600700
元明清江南之漕北京京杭运河300400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5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诗经》中有很多重视粮食储备的诗句。先秦时期的管仲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且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秦统一后,将重农作为基本国策颁行天下,立法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设置农官管理、督促农业生产。汉初则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贾谊强调用行政手段促使百姓归农,晁错则主张通过经济杠杆提高粮食价格。唐代刘晏主张根据粮食丰歉调整税赋,南宋董烟在《救荒活民书》中提出选择储粮主体要有所侧重,以藏富于民为主将粮食分储于不同的主体,以更好地发挥储备粮赈灾救灾的作用。元世祖极为重视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主张用先进的农耕技术指导农民耕作,编辑成《农桑辑要》颁布天下。

——摘编自赵纪萍《学习时报》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23-06-2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伦敦发生鼠疫后,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王室政府开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以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并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政府则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包括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英国的防疫措施, 如死者的证明、检查员的指定、对葬礼时间的控制和对家庭的隔离等,都是部分或全部来自欧洲对付传染性疾病的经验。瘟疫的频繁暴发,使得英国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给民众心理带来严重恐慌, 进而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疫病的肆虐下,神职人员纷纷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它促使人们对基督所讲的爱心、瘟疫的发生、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思索,从而引起人们对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产生怀疑与不满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情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3-06-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952年《人民日报》中有关报道的部分标题。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标题时间
《华北华东中南各地 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展开 拉萨市人民积极进
行夏季卫生工作》
7月5日
《全国人民的爱国卫生运动获得了巨大成绩》7月6日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深入开展 现已逐步成为经常性运动;有些
地区尚须加强对运动领导》
7月26日
《更普及、深入、经常地展开爱国卫生运动——一九五二年八月四日
在华东暨上海市人民爱国卫生运动广播大会上的讲话》
8月8日
《家家讲卫生 人人爱清洁 爱国卫生运动在龙须沟》8月13日
《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到每一个工厂、农村中去》8月17日
A.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B.农村医疗建设和医疗技术落后
C.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D.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2023-06-21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摘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时期

法律条文

明太祖时期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

明宪宗时期

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明世宗时期

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

A.城市环境治理渐趋规范化B.政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C.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D.君主普遍重视城市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管子》在论及齐国冶铁行业的具体操作方式时表示: “发民,则下疾怨上……未见山铁之利而内败矣。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十,君得其三,有杂之以轻重,守之以高下。”这一论述(       
A.源于齐国综合实力的增强B.打破了工商食官的传统观念
C.以维护百姓利益为出发点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2023-06-21更新 | 407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