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英国饮茶风俗

17世纪初,茶叶输入到英国,价格昂贵,直到60年代,还只是贵族的饮品。18世纪起,饮茶逐渐成为英国大众消费,饮茶之风盛行。学者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时,搜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701759英国茶输入数量表

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
1670-1674400261715-17191671564
1675-167949141720-17243501663
1680-16842131725-17294113050
1685-1689440961730-17343293537
1690-1694806631735-17398363332
1695-1699571411740-17446999128
1700-17043360881745-174910198617
1705-17094141231750-175412071103
1710-17149038461755-175913497010

——陶德臣《英国茶叶消费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史料甲   英国诗人彼得·安东尼·莫特创作于1712年的《一首赞美茶的诗》(节选)

酒证明在它最吸引人的时候是最致命的,茶在其最愉悦的时候是最健康的。酒以其有害的烟雾征服了人们,茶征服了酒,尽管酒是人所征服的。酒只能使它所要激发的大脑发热;但茶给予光明,并防止头脑过热。

史料乙   英国画家荷加斯创作于1738年的油画《斯特罗德一家》

说明:油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桌上的茶具,在画面的最前方,还有一个精美的茶盒。

(1)分析说明选择材料一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的理由。
(2)辨析说明甲、乙两则史料的价值。
(3)为进一步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搜集材料?
2024-05-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莱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茱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

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展,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独属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兼具物理空间、社会形态与精神投射的多重维度。

材料一   南宋时期,《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以及《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并称“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主要记述南宋临安的皇室宫苑、朝廷机构、物产风俗、历代牧守;《淳祐临安志》主要载述南宋临安的城府、山川;《咸淳临安志》征材宏富,体例井然,对疆域、山川、秩官、风土、人物等内容均有记载,是三本志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临安三志在中国古代都城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咸淳临安志》与《长安志》,显然都城志在南宋时期已趋于定型。都城志发展至两宋时期,体例趋于完备,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当时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修志风气的盛行分不开。

——摘编自黄硕《临安三志研究》

材料二   临安成为都城的原因,首要问题是财赋。绍兴僻处海隅,州城狭小,其所在浙东地区的物产无法满足行都的财赋供应,距离驻扎在江淮一带的宋军也较远,不利于遥控指挥。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一,回到临安的赵构将由绍兴府治改成的行宫赐还地方,复为府治,表示不再考虑将绍兴作为行都的候选地。其二是区位。临安有运河交通之便,腹地也比绍兴更广。建康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与军事地理等条件都更优于临安,但就防御金兵来说,不如临安安全。他放弃在地理上有镇东南之势的建康,选择地势狭窄、僻在海隅的临安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前者太过靠近长江,而后者离金兵更远,且有“重江之险”。

——摘编自包伟民《南宋临安—壮心未与年俱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安三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临安城发展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新航路开辟和物种交流]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摘编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

——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三   16世纪末,马铃薯来到这个岛上,区区百年之内,爱尔兰人就以“酷食马铃薯”著称。一亩半的地,种下了马铃薯,就可以提供足够粮食,再加上一点儿牛奶,就可以让一家吃饱一年了。于是靠着这样的饮食,而且在没有任何医药、卫生、工业化或像样的政府帮助之下,爱尔兰人口从1754年的320万增长到1845年的820万。然后马铃薯枯萎病忽然来到,爱尔兰便主食歉收,造成近代史上严重的饥荒。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尔兰人酷爱马铃薯的原因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史料二   古代雅典城市集公共建筑、私人居所、神庙、街道等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于一体,城市整体布局不苛求对称。其城市布局以卫城和广场以及市场为核心,诸多宗教、市政、民居等建筑环绕。整个城市分为宗教性空间、市政性空间和文体性空间。

——据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公共空间》等整理史料三

注:上图为发掘于两河流域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的《尼普尔城邑图》楔形文字泥板地图。图的中心为尼普尔城,西南部及西北部有河流、河渠,渠道将城市一分为东西两半,三面有城墙,护城河及河流屏障清晰可见。城中绘有神庙、宫殿、公园,居民区未标注。

材料二   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3章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4章巍峨帝都罗马(前30537

5章饕餮之都巴格达(5371258

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8章社交之都伦敦(16661820

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注:亚历山大里亚是亚历山大城)

(1)对材料一的三则史料进行分类,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港口卷》扼要记载:“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居中国东部沿海岸线的中心,具有控江襟海的区位优势。南宋末年,上海港在上海浦旁孕育而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港口迅速发展,自咸丰三年(1853年)超过广州港。”……“2010年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30225万吨,是1978年的19.2倍。”

——摘编自《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港口卷》的史料价值,并对上海港的发展作出相关推断。
2024-04-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埠初期福州贸易情况不容乐观,英国曾一度想放弃这个港口。直到五十年代,闽地通往上海、广州等地的茶叶运输通道阻滞,福建当局为缓和茶叶贸易之困境,故而解除福州港的茶禁,允许西方诸国洋商雇人进入武夷山茶产区抢购茶叶,并通过闽江运往世界各国。于是“各国船只驶闽运茶者,犹如万箭齐发,呈争先恐后之状也”,福州逐步成为驰名于世界的茶叶贸易大港口。从1855年到1860年,福州茶叶贸易从1570万磅增至4000万磅,到1868年增加到3.77亿磅, “洋商直接使用轮船运输到国外”。

——摘编自胡家保《近代福州城市西人建筑及其影响研究(1840—1949年)》

材料二


史料史料   来源
史料1

1   1866年福州汇丰银行分理处
朱永春《福州近代建筑史》
史料2

2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史料3美国基督教美部会于咸丰十六年(1860年)在福州于山西麓太平街创建圣教医院,该医院在早期医生柯为良的精心维护和主持下,已久负盛名。柯医生通晓闽言闽语,精通汉文,先后编译和著作了《体学新编》和《医馆略述》等多部医书,并以医院为依托创办了医学堂,培养中国医生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至80年代福建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上述变化的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三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5-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止。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2024-03-2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社会史专家研究发现,19世纪中后期,巴黎的地下管网密度、供水和污水排放的总量均持续增长,大部分污水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克里希等地的塞纳河畔,对河流环境尤其下游城镇水源地的威胁与日俱增。1890年后,在城市污水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巴黎排往塞纳河的污水量不增反降。

材料二   1885年前后,年轻的法国画家乔治·秀拉在位于巴黎西郊的塞纳河边上创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名为《阿尼埃的浴场》,另一幅名为《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画中的塞纳河水面清澈,人们在河岸上休息度假,呈现出宁静和谐的场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三   据法国某媒体报道称,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中央政府、水务局等多方支持下,巴黎周边8省数百个城镇走到一起,在建造污水处理厂、下水管网的归并和升级改造等事务上展开协作。到1978年,在新近投入运营的3座大型处理厂的支撑下,巴黎地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跃升至180万立方米,处理率也再次突破80%。到20世纪80年代,塞纳河全流域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钟孜《19世纪中叶以来塞纳河水环境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塞纳河遭到大面积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尼埃的浴场》和《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看待法国相关媒体报道的客观程度?
2024-04-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