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5-05更新 | 221次组卷 | 50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了适合本地区的植物物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诗词所描述的物种不属于美洲培育的是(     
A.君不见贰师城外行人稀,葡萄满目秋离离。——明·张宁
B.不奇桂辣椒辛味,知是吴民性喜甜。——清·王季珠
C.玉米秋成晒满场,长杨丛立守其旁。——明·罗青山
D.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清·胡健
3 . 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反响并不热烈,李时珍称它“气味甘平”,属本草学药物性味;王世懋说它“煮食之味”不如芡实。清初《招远县志》记载,“田畔、园圃间艺之”,直到乾隆和道光年间,玉米这一高产作物才在中国广泛种植。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玉米品质逐渐得到优化改良B.清朝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C.玉米利于缓解人地矛盾问题D.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4 .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A.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B.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
C.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D.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世纪时期,随着中国茶叶在欧洲的传播,英国人发明了下午茶,但当时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直到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才开始进入平民的生活。这说明茶叶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B.消除了阶级差别
C.促进了英国商品经济发展D.传播了中华文化
6 . 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______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7 .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2022-04-06更新 | 819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三   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发了财的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
(2)材料二如何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的做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0 . 清朝嘉庆年间,番椒(辣椒)传入四川,在烹调中与当地特产的花椒有机结合,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川菜的最终成熟定型。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
A.经济文化呈现兼容性特征B.长途贩运贸易蓬勃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被彻底废弃D.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