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英国饮茶风俗

17世纪初,茶叶输入到英国,价格昂贵,直到60年代,还只是贵族的饮品。18世纪起,饮茶逐渐成为英国大众消费,饮茶之风盛行。学者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时,搜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701759英国茶输入数量表

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
1670-1674400261715-17191671564
1675-167949141720-17243501663
1680-16842131725-17294113050
1685-1689440961730-17343293537
1690-1694806631735-17398363332
1695-1699571411740-17446999128
1700-17043360881745-174910198617
1705-17094141231750-175412071103
1710-17149038461755-175913497010

——陶德臣《英国茶叶消费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史料甲   英国诗人彼得·安东尼·莫特创作于1712年的《一首赞美茶的诗》(节选)

酒证明在它最吸引人的时候是最致命的,茶在其最愉悦的时候是最健康的。酒以其有害的烟雾征服了人们,茶征服了酒,尽管酒是人所征服的。酒只能使它所要激发的大脑发热;但茶给予光明,并防止头脑过热。

史料乙   英国画家荷加斯创作于1738年的油画《斯特罗德一家》

说明:油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桌上的茶具,在画面的最前方,还有一个精美的茶盒。

(1)分析说明选择材料一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的理由。
(2)辨析说明甲、乙两则史料的价值。
(3)为进一步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搜集材料?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3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世界史》(二)

杜君立

16世纪到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刚刚诞生的荷兰共和国依靠无可匹敌的海上战争力量和运输能力,成为横行全球的世界强国。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在抢夺世界贸易的同时,也不断将新的征服地变成荷兰的殖民地。昂贵的咖啡无疑是最为诱人的商品,刚开始,荷兰人费尽周折,也只能从也门官府那里买到少量咖啡。咖啡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他们便像复制中国瓷器一样,也想能自己生产咖啡,从而打破也门的垄断。经过周密的策划,荷兰人终于将咖啡苗和种子偷运出摩卡,这些咖啡树苗和种子在荷兰的温室中生根,结果获得成功,咖啡这种稀有物种从此开始了走向全球的步伐。随着殖民势力的扩张,咖啡被荷兰殖民者扩散到印度洋沿岸的马拉巴和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雅加达)。18世纪20年代,荷兰人又将咖啡带到美洲。从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到牙买加、夏威夷,咖啡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

……

实际上,咖啡进入欧洲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570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人撤走时,遗落了一口袋咖啡豆。一个波兰人就用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此后不久,意大利也刮起咖啡之风,不过当时人们称之为“伊斯兰酒”。与阿拉伯人初次邂逅咖啡时相仿,保守的天主教教士们认为咖啡是“魔鬼的饮料”,建议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这种来自异教徒的饮料。但教皇并没有同意,他品尝后认为味道不错,并欣然为咖啡举行了隆重的洗礼。从此以后,咖啡在欧洲就正式登堂入室。随着荷兰咖啡大量流向市场,咖啡实现了彻底的欧洲化。

……

17世纪到18世纪的英国,恰逢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城市化浪潮不可阻挡,咖啡的出现恰逢其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很快就成为城市文化的典型象征,“咖啡馆是公民的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的约翰·霍顿宣称,咖啡馆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咖啡馆给各色人等提供社交场合,富人和穷人、有学问的和没有学问的人,都在这里会面;它促进了艺术、商业和其他各种知识的发展”,“咖啡馆与大学一起,共同促进了有益知识的增进”。

伦敦著名的“罗杰咖啡馆”毗邻商业中心和证券交易所,因此常常成为很多商人聚集体闲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在交易所内无法取得的情报,咖啡馆犹如非正式的交易所。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今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就起源于一家名为约翰逊的咖啡馆,而世界最大的保险商——伦敦罗依德公司同样从咖啡馆起家。

作为一种新事物,咖啡馆的出现催生了一种基于聊天、讨论、聚会和娱乐的社交新风尚。不仅是银行债券、股票交易、商业信息、新闻传媒等行业依赖于此,其他如作家、演员、剧作家、诗人、哲学家、文艺批评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也都趋之若鹜。从草根到精英,英雄不问出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这与现代互联网颇有几分相似。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说这话的巴尔扎克一生喝了5万杯咖啡,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咖啡就不能工作。他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咖啡像引擎开动一样推动了我持续不断地进行写作。”


(1)荷兰人想方设法获取咖啡种子并培育咖啡,是因为
A.强大的海上战争力量   
B.无可匹敌的运输能力
C.拥有最大东印度公司   
D.受咖啡丰厚利润诱惑
(2)1570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人撤走时,遗落了一口袋咖啡豆。一个波兰人就用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关于咖啡进入欧洲的这一故事
A.完全符合史实   
B.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C.完全不可相信   
D.属于一手史料,价值较高
(3)咖啡在欧洲开始正式得到认可,主要得益于
A.天主教会的支持   
B.咖啡产量大幅提高
C.巴尔扎克的推荐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4)在英国,咖啡馆成为城市文化典型象征是在
A.宗教改革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下列关于咖啡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B.催生了聊天、聚会的社交新风尚
C.促进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
D.直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2021-05-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

——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榛实(果实)软不及,蒸根(植物根茎)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花生),蜀国叶蹲鸱(大芋)。配茗人尤未……。”

史料4明崇祯年间,《酌中志》记载道:“斯时所尚珍味……素蔬……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北京)之山药、土豆,南都(南京)之苔菜……不可胜计也。”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观点所引史料进行辨析,找出观点所引史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措施。
6 . 依据如表中的历史记载,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        
史料   出处
朱薯产吕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竞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寿卤沙岗皆可植。粪之,加大。泉人资以充饥。(注:昌宋国是菲律宾)明代谈迁《枣林杂俎》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万历中,闽人得之(番薯)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于泉、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清代周亮工《闽小记》
A.原产地为菲律宾B.来源于朝贡贸易
C.于明代传入中国D.最早种植于清代

7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末,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充当了获取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农业实验站和国内外大宗贸易植物、稀有药物性植物及经济植物的驯化中转站。这些植物园的建立说明(     

A.殖民地的地位提高B.工业革命即将开展
C.商品输出开始出现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2024-03-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9 . 清末《蜀游见闻录》记载: “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滨省者,价值近数十万。”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地理志·嘉禾县》: “农产物以……辣椒,为大宗。苎麻辣椒,运销本省各县及湖北两粤省,年值二三十万元。”这可用于印证在我国(     
A.经济价值是外来物种传播的重要推动因素
B.经济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人地矛盾的尖锐促进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D.传统的经营模式阻碍了物种交流
10 . 在马匹传入美洲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了马的价值,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得容易,于是,大量的印第安部落随后开始转型游牧。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D.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