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使得人类文明开始全球化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在这场全球化的交流中,农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传播。美洲生产的小麦、烟草、蔗糖等农业商品大量销往欧洲与亚洲等地。“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外界移入的物种。”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是农业的边疆先于工业的边疆扩展到世界各地的过程。正是农业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才最终促成了之后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最终到来。

——摘编自周红冰、沈志忠《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等被引入中国后,得到了快速传播。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了广泛传播。花生、烟草和棉花等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能够在中国推广的原因。
2023-08-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栽培在17世纪早期就被引入北美,但直至19世纪美国棉花种植才大获成功。从殖民统治中的脱离,为获得新生的美国重新缔造了产业前景:在所称的“本土纺织观念”的影响下,任何一种能通过纺纱和织布取代英国进口纺织品的纤维原料,都会被认为是好东西。但在美国生长的短纤品种,不能用传统轧棉机器进行轧花。1794年,伊莱·惠特尼推出了一种新的轧棉机,极大地减少了清理棉花所需的劳动力。19世纪初,棉花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建立,使森林被砍伐,美洲原住民常常被武力逐出他们的土地。印第安人生活的社会结构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随着棉花开拓地的扩张,大量非洲奴隶被卖到如同“一座小地狱”的南方,奴隶们通过砍伐森林建立棉花种植园以满足正处于工业化当中的欧洲的需要。终于,美国成为了闻名的“棉花王国”。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栽培传播的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美国成为“棉花王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栽培传播的世界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3-24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表:西方巧克力发展简史

16世纪可可以药品和食品的双重身份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为宫廷极具代表性的食物。
17世纪上半叶巧克力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消费逐渐大众平民化,并在社交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叶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
20世纪美国企业家密尔顿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20年代末,工厂日均巧克力产量达到5万镑(2.3万公斤),与其竞争对手玛氏公司占据美国甜品市场70%的份额。

——摘编自(美)索菲·D.科、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的传播路径,并以可可为例分析物种交流带来的世界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巧克力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巧克力传播与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出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1-10更新 | 298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辣椒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时称“番椒”。明代的外来物种还有番豆、番茄、番薯等。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杭州)中有:“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虽有番椒的形态记录,但高濂却忽略了它的食物属性。辣椒最早作为食物的记载出自贵州的地方志,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写道:“海椒,俗名辣火,土苗(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用以代盐.”在盐业官营的时代,贵州一个盐井都没有,甚至有谚语说“一石米换一斤盐”。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等

材料二   当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的辛辣区;生活在辛辣区的人们将辣椒文化作为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内部,辣椒得到高度认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受辣椒文化的熏陶而产生了浓厚的辣椒情结,他一改传统国画以梅、兰、竹、菊为对象的创作习惯,针对辣椒进行了一系列的绘画创作,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辣椒的赞颂。近年来,随着祖国大江南北的饮食交流越来越深入,不少人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转而以辣椒作为食疗产品进行身体调节。一些长期频繁食用辣椒的人也会适量地调节饮食习惯,改换清淡口味,调节生理机能,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摘编自张艺凡、朱宏斌《珠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传入中国的特点,并简析其传播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的食用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8 . 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四: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之后从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各有差异,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

——张箭《甘薯:从美洲到中国》

材料二   番薯(甘薯)传入中国,名称因地区而不同。关于番薯传入我国途径大概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番薯传入后传播很快,在明代后期数十年间,闽广就广为种植,江浙也开始发展。从清初到乾隆间,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及东北三省未见有关番薯记载之外,其它各省都已种植。由嘉庆至道光,番薯的种植在各省区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甘薯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状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薯传入欧洲和中国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2022-02-02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