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伊恩·莫蒂默在《欧罗巴一千年》中提到“19世纪的发明就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想避开19世纪的发明,那你就只好赤裸地躲进灌木丛中去啦”。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19世纪的是(     
①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②罐头食品和家用冰箱普及
③电梯发明和集中供暖推广④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3-11-16更新 | 498次组卷 | 10卷引用:选必2 第六单元测试卷 B卷
2 . 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食品与药品法》。1938年,通过《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取代了之前的法律;该法律的通过,奠定了美国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1958年,国会通过了《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这是美国也是现代西方国家在食品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安全概念。美国的这一系列立法过程说明(     
A.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
B.法律手段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唯一途径
C.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到美国社会稳定
D.美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包含“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法规,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该组织的徽标是(     
A.B.
C.D.
2023-06-01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南长沙·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50年,美国引进的谷仓技术无需大量人力,收割机使几个人就能收获大量庄稼。1862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人们通过极便宜的价格得到大片土地。随后40年里有5亿公顷土地加入农场行业。这说明美国农场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A.《宅地法》维护农场主的利益B.工业革命助力粮食规模生产
C.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日益壮大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生产力
2023-05-31更新 | 929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福建·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国一百六七十处史前栽培稻遗存中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并在距今5000—4000 年左右推进到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夏商周时期向长江上游、云贵、黄河以北推进,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水稻分布的大致格局。公元1000年前后,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也由最初的象耕鸟耘火耕水褥,逐渐发展成以耕、把、秒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间管理技术。

——据杜新豪《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一水稻栽培》等整理

材料二   1933—1936年间,中央农业实验所通过对2031个水稻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品种比较的试验。选出良种89个,其中表现最优的“南特号”在当时及此后30年间都是南方稻作区推广的重要品种。据统计,20世纪上半期,各地开展水稻育种的大学和研究所共17家,育成经过鉴定推广的水稻新品种300多个,其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就有10余个,对中国的粮食增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水稻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和近代水稻生产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3-05-28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浙江金华·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率先培育出杂交水稻B.1996年提出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C.21世纪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D.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保证粮食供应
2023-05-13更新 | 63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

8 .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
2023-05-12更新 | 82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食物报》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据此可知,我国(       
A.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B.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
C.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D.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2023-05-10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湖南永州·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通过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粮食援助,是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基础。1949年之前,美国对日本首要关注的就是城市的粮食短缺。工人的食品开支减少,对工资增长的需求就会降低,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使日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此后,美国面临国内粮食过剩,将日本作为重要的出口对象,特别是在1954—1955年,以美日共同推进“营养改善运动”的名义,通过官民并举、政商结合、战略与战术并用的方式,大力推动美国剩余粮食(包括做面包的小麦、做饲料的玉米等等)的对日倾销。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与发生率

类别

年份

世界

非洲

亚洲

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

大洋洲

北美洲及欧洲

食物不足

人口数

(百万)

2010

636.8

187.4

400.1

40.7

1.9

-

2015

615.1

199.7

369.9

36.4

2.4

-

2016

619.5

212.0

356.1

42.9

2.5

-

2017

615.0

212.3

352.1

42.2

2.6

-

2018

633.4

227.1

354.6

43.7

2.6

-

2019

650.3

235.3

361.3

45.9

2.6

-

2020

768.0

281.6

418.0

59.7

2.7

-

食物不足发生率(%)

2010

9.2

18.0

9.5

6.9

5.3

<2.5

2015

8.3

16.9

8.3

5.8

6.1

<2.5

2016

8.3

17.5

8.0

6.8

6.2

<2.5

2017

8.1

17.1

7.8

6.6

6.3

<2.5

2018

8.3

17.8

7.8

6.8

6.2

<2.5

2019

8.4

18.0

7.9

7.1

6.2

<2.5

2020

9.9

21.0

9.0

9.1

6.2

<2.5

注:“-”表示数据未报告

——摘编自李先德《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04-24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