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

——摘编自中华粮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
2022-07-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食物传播与文化交流】

材料一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丰衣足食”成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切实的目标。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蔗糖这一来自旧大陆的食物,它是在美洲被广泛种植,然后又回流到欧洲,带来了饮食和社会关系上的革命。蔗糖产量的增加,导致欧洲糖价不断下降。之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价格昂贵的调味品,到1800年左右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这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堪称食品工业化历史上的里程碑。随后,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食物就像汽车等电器一样,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工具理性所代替。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不同的烹饪方式,则体现出不同的文明形态。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获取和烹饪食物的方式。前者以铁石刀兵获取食物,其烹饪方式也显得粗犷豪放,以配合其游牧生活;后者需要驯化谷物,悉心照料,将其碾碎为粉,揉制成团,或烹煮,或发酵烘烤,精细化的烹饪方式,塑造出复杂的分工社会,也构建出农业文明相对复杂的等级性。帝国的兴起,将烹饪方式化为某种帝国特质的表现,随着帝国在地域上的扩张,不同地域的烹饪方式被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之中,而不同帝国间的接触与碰撞,又互相交换着不同的烹饪方式,烹饪成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提供了在对抗中互相融合的可能性。全球时代,通过烹饪构建起的多元文明,早已冲破了帝国的疆域和界限,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征服——扩张的叙事模式了。从这一意义上讲,你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食物的历史表明,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行为,即只是为了解决温饱,当人们日渐进入丰裕社会的佳境时,饮食更多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的原因,并归纳近代食品工业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导致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概括饮食文化交流的特征。
2022-05-24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社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其组织形式包括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三种。19303月,斯大林指出:“在目前时期,集体农庄运动的基本环节,即现在应当抓住的集体农庄运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农业劳动组合。”劳动组合逐渐成为集体农庄的唯一形式。集体农庄法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是“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为了补充和发展示范章程中的基本原则,苏联还颁布了许多规范性文件,包括调整集体农庄关系的法律、法令和政府决议,这些被统称为集体农庄法。苏联官方表示,制定集体农庄法的目的在于“在农村中建设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司宁《苏联集体农庄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德国农业生产、经营等的协调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组织来完成。如德国农民联合会是最主要的农民组织,其下属组织包括13个州的农民协会、德国农村青年联盟、德国雷发巽乡村信用合作社、德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联合会,另外还有42个非正式的合作成员组织,约95%的德国农民是其会员。它代表德国农民参与和欧洲邻国农业组织机构及欧洲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工作。它不仅为农民当法律顾问,开展技术服务并开拓市场,还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此外,由农民商人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德国农业协会在帮助农户和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也作为质量检验和认证组织存在,很有权威性。

——摘编自张明生《德国农协现状及发展我国农协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组织)和德国农协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二者存在差异的因素。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经验。
2024-04-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聚焦:梳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发展的过程,归纳其取得的成就和原因,分析消除贫困与食品安全的措施?
历史进程与主要成就备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机械化
集约化
_
粮食生产现代化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传统农业向____农业转变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____农业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
【美国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结合】
20世纪下半叶——:农业高科技化
优良____技术推广化肥技术广泛应用
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农业机器中人工智能化应用如农用机器人推广
畜牧业生产现代化养殖场牧场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制约食物生产储备的因素】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推动
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
农业机械投入使用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
杂交育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1930年美国培育出
小麦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
杂交水稻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____年袁隆平培育南优二号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人工智能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粮食储备技术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界50年代____国使用
低温低氧储粮技术20世界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万吨大型粮仓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
粮食储备自动化智能化
冷冻食品技术
冷冻食品工业20世纪20年代起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
____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消除饥饿食品安全
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问题
原因: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减小
对策:
方针:立足____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政策: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科技:农业科技进步
食品安全问题
原因:____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对策:颁布法律确保食品安全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原因:
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减少
长期投资不足与金融经济危机
国际政治经济压力
气候变化
应对:
政府政策支持制定法律法规
增加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____合作

2022-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平。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朝代春秋战国清(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10.5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205.39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247.42456
全国人口(万人)32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641780

——摘编自吴兵、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和潜在不利的因素,国内不少地区出现成千上万人排队抢购粮食风波,甚至发生混乱。在这紧要关头,政务院对当时粮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应对良策。195310月,政务院召开会议,认为面对当前形势和结合我国国情,只能实行粮食“又征又配”的政策,即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给,严格管理私商,集中经营管理粮食等。政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的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政策。1113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扭转了市场剧烈动荡和社会不安的局面,有效地保证了军需民食等。

——摘编自孙继增《粮食工作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和经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和清代存在粮食安全危机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2022-04-0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国际种子市场规模   单位:百万美元(2006年不变价格)

年份

私营部门

公共部门商业种子

农户自留种

种子总价值

传统种子

基因改良种子

合计

1995

13447

95

13542

5550

6333

25425

2001

11847

3645

15492

3539

5923

24954

2002

11210

4148

15358

3483

6399

25231

2003

11084

4938

16022

3409

6694

26125

2004

11525

5869

17394

3315

6616

27325

2005

12082

6815

18897

3408

6402

28707

2006

11800

7800

19600

3300

6100

29000

2年销售额1亿美元以上的种子和农业生物技术企业(2009   单位:百万美元,%

企业名

东道国

种子和生物技术销售额

农业生化产品销售

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比重

孟山都

美国

7297

3527

>80

杜邦先锋

美国

4806

2320

>50

先正达

瑞士

2564

8491

>15

利马格兰

法国

1370

0

>25

德国KWS

德国

996

0

拜耳生物

德国

699

7535

>85

道氏化学

美国

633

3708

>85

坂田

日本

485

0

蓝德雷(Land O’Lakes

美国

412

0

丹农公司

丹麦

391

0

泷井(Takii

日本

347

0

瑞克斯旺

荷兰

265

0

——摘编自方华宋洪远黎霆《国际种业发展格局演变及其趋势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种子发展模式为“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即良种选育主要由农户来完成,农业部门负责良种的培育和推广。1978年农林部成立了中国种子公司,负责种子的生产经营,并于1988年正式加入国际种子贸易协会。到1993年,全国各级国有种子公司约2700家。农林部还在多省市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和国家种子资源库。1989年中央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对种子资源管理、选育与审定等做了具体规定。1996年,又提出“九五”种子工程,即实现种子加工包装标牌商品化和建立适应市场的种子产业化新体系。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品种自给率已达100%,玉米、大豆和大部分蔬菜种子,部分需要进口,高端蔬菜种子如甜菜种子等则对进口依赖严重。2021年我国隆平高科、先正达中国、北大荒、垦丰种业和大华种业市场份额分别为4%3%2%2%1%

——摘编自种聪郭雨溪岳希明《中国种业振兴:发展历程、关键问题与机制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今世界种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种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种业发展的认识。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粮食安全观摘录

内容出处
“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粟者,王之本事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管子·治国》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汉书·食货志》
“蓄积藏于民为上,藏于官次之,积而不发者又其最次。”《救荒活民书》(南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高度重视粮食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提出“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改善生活,吃还是第一位”“吃的方面,先粮食后副食品”“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60年代初,他又提出“在粮食问题上,应该有这样的目标:一是要过得下去,二是不依靠外国”。这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思想,对于今天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安全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摘编自赵纪萍《陈云的粮食安全思想和主张》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根基,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为核心战略思想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摘自毛长喜《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新中国粮食安全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宜麦,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 的作物引进,则与人类的活动直接相关。“建炎(宋高宗年号)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 流寓之人遍满。”……朝廷多次下诏,“两浙、江、淮路谕民杂种粟麦麻豆”,并对杂种的旱地作 物“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慈溪乡贤黄震曾动员百姓种麦,“每年春夏之间,旧谷既尽,新谷未种,天特生麦以济缺乏,使尔人民吃此麦饭,种此禾稻,循环接续,常得饱足。”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压力。世界农业科学家纷纷认为,利用水稻的杂交优势提高单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1964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到1999年,国家投入资金达5.4437亿元,参加杂交水稻研究的科技人员达500人。到2020年,中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达6.1亿公顷,增产粮食9.15亿吨……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国门40多年来,为亚非拉约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万余名技术人员……目前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摘编自文春晖《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技术积累及其可持续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方农业的耕作制度,分析该制度普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杂交水稻走出国门”的世界意义。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放后的北平粮食的产需、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不法资本家企图趁城市粮食匮乏之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194912月,北京市设立零售公司,负责管辖粮食公司所属零售机构及业务,国营粮食商业逐渐发展壮大。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1950—1951年,北京粮食公司重视加强仓储建设和管理,临时租用场地和新建粮库;粮食仓储系统的广大职工逐步改善和提升储藏粮食的条件和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晾晒、烘干、整理”的6字处理方针。19501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粮食交易所交易管理暂行规则》和《取缔非法商业行为暂行办法》。北京市粮食部门在经营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区别购粮对象、购货手册等,国营粮食部门逐步控制了粮食批发阵地。

——摘编自史会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市粮食供应与管理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