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耒耜经》是晚唐陆龟蒙写的一篇短文,在文中描述了一种农具:犁铧用以起土;犁壁用于翻土;犁箭和犁评用以调节耕地深浅;犁辕短而弯曲;犁盘可以转动。据此判断,文中描述的农具是(     
A.曲辕犁B.耒耜C.耦犁D.耧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3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晚商大墓,号称“江南商代第一墓”。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中虎纹最为亮眼,前所未见。下图中的伏鸟双尾虎更是把虎的艺术形象和对虎的崇尚表现到极致。据此可判定(     
A.南方逐渐成为青铜文化中心B.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虎纹正日益成为王权的象征D.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022-10-22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2)
5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的铁铲、铁斧、铁银、铁苗(1955年出土)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

——史学家张岂之

                                                            


根据材料,指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7 .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所示的工具和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2022-09-02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2同步练测
8 . 汉代《盐铁论·水旱》中提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樱(农具)淡食”。这说明汉代( )
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
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D.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
9 .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10 . 学者刘克甫指出,“家”字在甲骨文中指殷人陈列猪肉祭祀殷王祖先的场所,在西周和春秋金文中指“宗庙”,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家”字才出现一家一户“个体家庭”的含义。“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了(     
A.宗族血缘观念淡化B.文字逐渐走向统一
C.生产方式发展变化D.家国同构观念萌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