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字伯善,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曾出任泰安州教授、旌德县尹、永丰县尹,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他所作《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其中《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全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王祯还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出了水排的样式图形。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

——摘编自《<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编撰此书的原因。
2023-07-09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轧花用搅车沿用明代的脚踏机,但增加了一个飞轮。利用飞轮的惯性,不但可以省力,而且使车轴旋转得更加匀速平稳。棉纺车大体承袭了前代工艺,分为手摇式和脚踏式两种,锭子数通常是1-3锭。苏、冀、湘、贵、川、闽等地都生产过一些颇负盛名的布,其中尤以江苏的松江布最负盛名。此外,南京棉布也颇受关注,1833年出版的《中国博览》说:它“在颜色和质地方面,仍然保持其超过英国布匹的优势地位”。而冀州布之精美亦可与松江布匹敌。

——摘编自何堂坤《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   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两年后,他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纺纱厂,几百名工人跟随机器节奏而劳动,此后,源于棉纺业的工厂制生产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这也推动了织布业的技术革新。1787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自动织布机,并在敦卡斯特建立织布厂。到19世纪中期,动力织机基本普及。但是使用水力机,工厂只能设在水流湍急、落差较大的河边,河流的流量及落差存在季节性差异,造成工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1782年,瓦特制造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诺丁汉郡一家棉纺厂引入蒸汽机,蒸汽动力取代水力的巨大优势逐渐体现出来。随后,一些新建的工厂直接引入蒸汽机,使用水力机的工厂也逐渐改用蒸汽机。1791年,蒸汽机开始进入英国的棉织厂。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前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相比,18世纪中期后英国棉纺织业生产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魏国人,中国古代科学家。马钧为博士时,生活贫困,改进了旧式织绫机,使其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为给事中时,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认为指南车不曾存在,马钧却认为“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并制成了指南车。马钧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无水灌溉,于是他就改进了翻车。马钧见诸葛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他曾经试验用一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将弩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傅玄评价其说,古代的公输般、墨翟、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及马钧,“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但马钧“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实在可惜。

——摘编自裴松之《三国志·杜夔传》注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钧成为发明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钧“巧无益于世”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世纪行会

有学者指出:从历史主义的立场来看,由于中世纪尚不存在作为强势主权单位的民族国家,因而,行会扮演了“类政府”或“准公共组织”的角色,实施市场监管,开展社会救助、提供公益服务,关系到那个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

自由人的誓约团契
中世纪行会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补偿城市生活中极为稀缺的东西—亲缘共同体及其保护作用。行会成员自愿宣誓立约:在成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威胁时施以援助;对陷入生活困境的成员给予救济。
谋求健康而诚实的经济
行会严格限定每个小作坊招收学徒的数量;统一规定本行业使用的生产工具、工艺技术和工作时间;以行会集体购买之类的方式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行业内秘密,不可外传。
在我们的旗帜下
从规模上看,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是一种小型共同体。加入一个行会从而获得兄弟身份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穿上由行会统一制式的会服。那些因家境贫寒而不能添置全套会服的会员,至少要买一件衣服罩子,以示自己是本会兄弟。对行会行动来说,会旗具有特殊权威。大多数行会都有自己的会徽,会徽寓意象征着友爱、尊严、快乐、集体幸福等。
使城市共和国运转
城市共和国的公共职位,例如,具有立法和决策咨询职能的大议事会、小议事会的成员,管理行政事务的执政官、财务官、督察官、公证人等等,都向行会开放。另外,行会还筹集资金兴办公共事业,在居住的市镇建起小教堂、附属礼拜堂、公会会堂及文法学校。
亲兄弟明算账
大工业生产及其推动的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彻底打破狭小的地域限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和开放性,由此带来的治理任务之复杂,也就很自然地超出了行会这样的微型职业共同体的规范能力。“亲兄弟明算账”的生意经成为社会流行风气。科学知识创新和职业培训学校兴起,行会和学徒制度声望逐渐下降。

——摘编自张风阳《一种特殊类型的共同体——中世纪行会功能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世纪行会的兴衰。
2024-01-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7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8 . 劳作方式•世界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建章《水轮赋》)

6月用犁耕田地和8月用镰刀收割。

(809—818年《天文学笔记》

中“农业日历”,

维也纳奥斯特里兹国家图书馆藏)

1840年驱动着一台脱粒机的

移动式蒸汽机

1867年至1894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的生产车间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的

生产流水线


21世纪中国某电器的

5G“无人工厂”

(1)从动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两个角度,各任选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   172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

材料二   产业巨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变化。世界贸易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世界物质生产和贸易利益,其中存在不平等与不平衡。……更可怕的是,自18世纪以来这种经济秩序至今仍存在,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诠释和粉饰下,变成了合理的、“先进”的,并被当作真理去推广。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等



(2)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从商品种类、交通运输、贸易格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说自己对世界贸易变化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城镇女性始终活跃在消费市场。来自全世界的稀有物品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市场和商店,使英国日益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乡村工业的兴起吸纳了众多的城镇和乡村的女性劳动力,她们从事毛纺织业的初级加工工作,为英国14世纪经济模式的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多是作为小商贩角色存在,她们从乡村收购农民多余的农产品,带到城镇市场出售,在城乡经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整个城市得以有效运转起来。

——摘编自胡玲女《1415世纪英国城镇女性经济权利和经济活动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普通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女工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产阶级妇女为了摆脱男性的束缚,跨出了封闭的中世纪家庭生活,从事大量社会工作,勇于抗争不公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革命时期因妇女地位低下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因而新兴的文化沙龙就成为当时新思想和新观念萌发的一个重要场所。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14—15世纪英国女性的角色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人将发展工商业看成是卑贱的职业,那些在对外征服中获得巨额财富的高级官员和新兴骑士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其地产。贵族依仗权势采用各种手段,加紧对小农土地的兼并。由于奴隶劳动排挤了自耕农经济,促使无业游民进入城市,这为大地产出售商品粮提供了市场。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一种拥有数千犹格土地的大地产,即“拉蒂芬丁”型地产。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结构的遽变》

材料二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拉蒂芬丁”型地产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与这种地产直接相关的农业劳作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