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据考古研究发现,西汉中晚期以后大部分器物以素面为主,器物造型由商周以来的厚重变为轻巧,鼎、盒、壶等器物由过去的礼器逐渐变为容器,铜器铭文由物勒工名(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变为延年益寿、乐未央一类的吉祥文字。这些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品的实用性增强B.社会崇礼思想的强化
C.官营手工业的逐渐衰落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 .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9世纪初,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维莱敕令”,规定了管家或村长的工作责任如下:
管家每年应汇报一次收入,包括牛耕土地面积、佃户耕种的土地面积;收了多少地租;有多少森林,狩猎次数;有多少鱼塘、磨坊、面包房和葡萄园;有多少果树;饲养了多少牲畜
管家应对下列加工制品列出详细清单:猪油、熏肉、腌肉、葡萄酒、桑椹酒、麦芽酒、啤酒、醋、奶酪、黄油、蜂蜜、面粉……
管家需在辖区内安排一些专业技术工匠:铁匠、金银匠、鞋匠、伐木工、木匠、渔民、面包师、酿造师傅等。
这一敕令反映的劳作方式为(     
A.家庭式劳作方式B.庄园式劳作方式
C.工厂制劳作方式D.集约型劳作方式
4 . 1955年,辽宁省辽阳市开始发掘西汉时期的三道壕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铁质农具,如铁犁铧、锄、镰、铲等。遗址内还发现有畜栏,长约6米左右,宽约5米左右,这样较大的畜栏可饲养较多的牲畜。这次考古发掘说明,西汉时期(       
A.黄河流域仍居我国经济中心地位B.辽宁地区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C.政府重视辽宁地区的农牧业发展D.辽宁地区与南方存在经济交流
2023-11-1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现代研究汉史的学者指出,田庄的综合经营造成了田庄“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这里的“综合经营”(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呈现出农工商兼具的特征
C.扩大了小农经济的规模D.脱离了国家控制与世隔绝
6 . 在今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发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岩石洞穴壁画。该壁画有6000多幅,既有描述男性在放牧的,也有描述女性在收割的。这反映出古代该地区(     
A.原始生产方式的多元化B.性别分工在生产中凸现
C.早期文明已经领先世界D.初步具备农业生产条件
2023-10-13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书·食货志》记载: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人于邑。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将出民,里青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冬,民既人,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这一记载可作证(     
A.传统农耕的劳作方式B.铁犁牛耕得到普及
C.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D.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8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798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
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
10 .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A.激化了官民矛盾B.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刺激了土地兼并D.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