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代设司盟掌管契约活动。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该时期民事契约通常被称为“券”。唐代改文券(即是一种官府税契讫后盖有官印的契约)为市券,市券不仅盖有官印,还需官府审批,并制定了统一的市券格式。发展至宋代,出现了官版契纸和契尾,官版契纸由官府印制,税契时用印,这样的契约才有效。到了元明时代,“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在秦朝以前,契约法被束缚于“礼”之中,到了西汉以后,契约制度往往只能存在于刑事法律和统治者所发出的令、敷之中,到了明清时期,契约制度则更多的散见于各地的民间习俗里了。同时,封建统治者颁布的各种律典对契约的成立、实施和完成的规定往往是非常简单的,一些重要的契约法律制度不能在律典中得到体现。在各个朝代一些涉及重要标的的契约的成立还必须要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得以有效成立,即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契约,它的成立也应该要有一些重要的见证人才能成立和有效。

——摘编自郝利锋《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建立的意义。
2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正是“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丝路精神穿越千年,正绽放出愈发夺目的光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崛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帮,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形成一支支颇有活力的生力军,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在这些商帮中,徽商活动范围极广,足迹无或不到,他们经营对象品类繁多,有盐、粮食、木材、茶叶、陶瓷、纺织品、书籍、文房四宝等,其中以盐起家者尤多,开设典当铺、旅馆、仓库的徽商也为数极众。山陕商(晋商与陕商的合称)的活动地域最初局限于黄河流域,随着盐法的变化和实力的增强,逐步向南推移,终至足迹遍天下,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加。主要有盐、粮食、棉布、丝绸、茶叶、铁器、木材、牲畜、陶瓷、金融典当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帮的特点。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商务大臣盛宣怀指出:“华商虽有各商帮组织,但互分畛域,各行其是,每当与洋商交易往来,总不能相敌。”1904年,上海、天津等通商大埠率先成立商会,并制定了《商会简明章程》。1912年全国性商会组织成立。商会是所在地区的不同籍贯、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式商办团体。20世纪初,上海商务总会倡导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多地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运动。商会还积极参加了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以“尽立宪国民之义务”,部分商界的有识之士从支持立宪转向支持革命。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地区的商会领导商人罢市,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要求维护国家主权。总之,近代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其影响力突破了经济领域而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伍继延《从“商帮”到“商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商会成立的背景和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