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8 道试题
1 .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山西平遥县城的“日升昌”票号建立,之后很快在全国各省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据此反映出
A.清代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票号已实现向现代银行转型
C.现代银行业最早产生于中国D.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世界金融中心
2 .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A.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
C.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D.防范外敌,维护统治
3 . 中国传统帝王称谓常见的有“皇帝”“天子”“圣人”,分别代表功业、天命、教化,宋朝人并不爱用_上述三种称呼,反而常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职业称谓“官家”来指代帝王。这说明宋代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被否定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
4 . 宋朝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行业组织的规模也日渐壮大,而政府也由过去全面的直接管理逐渐转变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通过行会对城市商业进行间接的管理。这反映出行会
A.协调了城乡的商业经济关系B.承担了部分管理商业的职能
C.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D.弱化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管理
2020-08-0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虽然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B.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C.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垄断了国际贸易
D.明清时期国家政治稳定,有着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6 .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当时山陕商帮聚居地之一D.该会馆最早应建造于商业较为繁荣的宋元时期
2020-08-0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城市?
A.西汉长安B.唐朝长安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
2020-08-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当时的“耕”采用了怎样的先进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10 . 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其因素不包括
A.商业繁盛B.敢为人先C.诚信不欺D.贾而好儒
2020-07-29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