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藏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

骆驼胡人俑 阿拉伯人俑
A.丝绸之路的繁盛B.中华文明的奠基
C.朝贡贸易的发达D.民族交融的深入
2021-03-04更新 | 6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523年,李梦阳在为商人王现所作的《明故王文显基志铭》中写道:“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1525年,王阳明在为商人方麟所写的《节罨方公墓表》中说到:“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动摇B.商人地位日益提高
C.社会奢靡之风盛行D.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 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1023 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 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4 . 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B.草市C.纸币D.会馆
2021-01-16更新 | 141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1年浙江1月真题变试题
5 . 下图所示为南宋对外贸易路线。据此可推知,南宋
A.江南经济领先全国B.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C.海外贸易较为发达D.政府倚重海外贸易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长江流域航运大事记图(部分)


——据罗传栋《长江航运史》附录《古代长江航运大事记》整理绘制


请提取如图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与“长江航运”相关联的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关联,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学家研究已经证明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1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中国从隋唐以后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最有才能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去了,所以1000多年前中国人干的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重仕轻商,造成商场的封闭……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了错误的配置,……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

——摘编自《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制度政策看法,任选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
9 . 199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中所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下图),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字,该文物
A.再现了汉代隶书风采和天文观念B.反映了古代新疆高超的丝织水平
C.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域地区的例证D.反映丝绸之路有利区域文明交流
10 . 在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方的海路交流可以上溯到秦末汉初。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广东社会的重商思想不断得到加强,粤商形成。

材料二: 长期的商贸往来,广东人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意识,即使在充满屈辱的百年近代史里,广东人仍大胆提出“以夷制夷”、“中体西用”、“商战救国”等口号并付之于具体的行动,充分显示出粤人敢于融入海洋文明的魄力。广东商人往往对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工厂手工产品特别青睐,甚至投资于外向型手工业,从而促进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广东海商出海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中叶开始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的银元经由广东向全省乃至全国流散。广东的市镇也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和发展起来。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广东商人的大量出海贸易,不仅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国外,而且也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中国来。

—— 摘编自杨久炎 ,林涛《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的发展特点并简析其在唐宋以来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以来对外商贸发展对广东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