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据《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做“传”,用马速递传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时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梁,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朝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有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河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期,设京义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内书、禹贡》记载,禹分近的王都其州人为其、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过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片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经路;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道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城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潜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稠、香精等。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断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固为美洲种植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纪末,欧洲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4 . 《梦粱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
C.节日文化的兴盛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该论述
A.鼓励农民从事工商B.蕴含重农思想
C.体现对民生的担忧D.主张农商并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石和燃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
A.商业贸易极其繁华B.是东西方商路的中心
C.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7 . 据《云间据目钞》记载:在正德、嘉靖以前,“南部风尚最为醇厚”;此后“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此类记载在明代官方文献、野史笔记、文集、方志中比比皆是,以东南富庶地区最盛,遍及南北。由此推知
A.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民风淡薄B.东南沿海地区贫富分化严重
C.新经济因素使价值取向改变D.政治开明影响了民风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唐朝人杜环是第一个到过非洲并留下记载的中国人。在公元751年的,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冲突,唐军大败,杜环被俘。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随军西行的经历写成《经行记》。之后,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最远可能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据此可知
A.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交往B.中非之间一直存在联系
C.非洲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D.上述游记有可能记载印加的农业生产情况
9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2021-01-13更新 | 10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明代嘉靖年间的《河间府志》记载,乡镇一级的集市每月有二、三个集日,州县每月大概有五、六个集日,府城则每日一集。这反映出当时
A.市场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B.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
C.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2020-11-12更新 | 43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