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历程对你的启示。
2024-04-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代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2024-04-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上海“半边缘”地区】

材料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在工业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以工业化国家为“中心”,落后的农业国家为“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在中心和边缘的交往、运作中,介于两者之间生长出一种“半边缘”的社会经济形态……确立“半边缘”市场是列强实现“中心—边缘”世界体系的重要战略。为了建立和维护“半边缘”秩序,资本主义列强对上海这个“半边缘”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一方面健全“半边缘”秩序,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遏止“半边缘”向“中心”或“亚中心”发展。

——摘编自樊卫国《上海经济兴起之若干分析1870-194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半边缘”地区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对上海地区进行一系列“建设”的具体内容。
2024-04-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地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城乡发展出现的变迁。
2024-04-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6 变化、趋势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6 . 下图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城市居住环境逐渐恶化B.各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C.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D.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2024-03-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届高三3月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史料二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指出英国政府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采取的举措及原因。
2024-02-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00年,英国伦敦的人口达到了100万,还有其他6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50年之后,伦敦的人口飙升到了236万,有9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另外有18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到1850年,英国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或者城镇中。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史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成立……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摘编自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史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个新建城镇/个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摘编自叶剑平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探究】
(1)据史料一、这一时期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3)据史料三、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4-02-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以宋明理学为思想基础,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摘编自汤莹莹《论血缘因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

史料二   宗祠是传统村落中住民们精神活动的中心,但在祖先祭祀场所的意义上,宗祠与其他各种规模和形式的祠堂具有同样的功能。

——摘编自王玉、倪琪《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对村落的空间构造的影响》

史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作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史料四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宋代之后,负责集镇管理的机构和为商贸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史料五   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一个城市共同体,聚落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具有下列特征:①防御设施;②市场;③自己的法庭和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④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⑤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

——摘编自【德】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徽州古村落有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2)根据史料三、概括明朝集镇的发展出现的新气象。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4)根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韦伯是如何概括城市形成及城市特点
2024-02-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期,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饱受公共卫生问题的困扰。各种环境污染为病原体创造了适宜的场所,乱丢垃圾为疾病媒介提供有利条件,而激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城市卫生防疫措施的滞后导致高死亡率,越来越多的居民强烈地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系统的城市卫生改革主张。各种公民改革团体在寻求解决垃圾问题办法的同时,也将其视为消除城市罪恶、腐败和疫病努力的一部分。这种进步主义的改革精神坚信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改变行为。各城市兴起了以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应用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医学知识和新兴的科学技术。受英国环境卫生理念影响,19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的卫生意识开始觉醒,1894年,乔治·华林在纽约推行了一场街道卫生改革,使垃圾管理现代化,推行卫生教育,并将环卫工作转变为必要的城市服务,对美国城市的卫生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华林唤起了美国公众对卫生科学的重视,在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环境保护、提高市民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丽敏《进步运动时代纽约城市环卫改革(1895-189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纽约城市环卫改革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纽约城市环卫改革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4-02-05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