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 . 元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达地带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江浙地区、长江沿岸、大运河沿岸。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布局发生激变,口岸城市及铁路沿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成为其主要特征。这一变化可能会导致(     
A.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突变B.我国城市重心转移到我国南方
C.列强入侵中国腹地更便利D.我国城市布局地域不平衡加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开埠后,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轮船业的兴起,推动上海港口区域向租界地区移动。租界城区成为上海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原本的“东南都会”———老县城则成为租界的附庸。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 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2019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时期,国内东部沿海的开埠通商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广大内陆地区与边疆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B.中国近代化进程存在空间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海关主权意识得以显著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卫星新城”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的出现说明英国(     
A.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病比较严重B.城市遭到战争严重破坏
C.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发生改变D.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危机
6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2022-10-27更新 | 77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指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关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和地下排污系统等。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9世纪中后期,欧洲地下排污和自来水系统在各城市形成。这说明欧洲(     
A.科学研究推动公共卫生建设B.工业化影响人们居住环境
C.各国公共卫生立法日趋完善D.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8 . 下图是1949年-1978年辽宁城市化率与全国比较图(     

据图分析可知,辽宁城市化
A.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B.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
C.受经济政策影响明显D.与工业化进程不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内城问题,即所谓英国内城困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大量制造业工厂关闭,大批住宅房屋被遗弃,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移到城镇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等。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内城遭到彻底废弃B.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C.人才外流十分严重D.城市交通根本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