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53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1949年底我国设市的城市增加到136个,到1957年,市建制增加到177个。建国初期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6%高到15.4%。这些变化有利于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年份特大城市数量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1960114625229.530.428.4
198022210311934.033.434.6
200040812927940.834.044.2
A.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D.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9世纪中后期,伦敦持续发展的同时,英国各地方城市也迅速崛起。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同时,大量失业工人生活居住条件恶化,死亡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等

材料二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的几个特点》等

材料三   1974年,联邦德国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主要对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法律约束,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城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汽车,垃圾分类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

——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城市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部分)


时间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时期城市分为公共区、宗教(文化)区、私人区三部分,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相对于狭小而简朴的住宅区,雅典城市建设将公共建筑作为重点,配建了文化、宗教、市政等各项大型公共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不设区界,可以自由穿行
中世纪城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片区空间组织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社会活动都围绕教堂展开,道路也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蜘蛛网状道路系统
15世纪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等世俗建筑占据城市中心,珍惜和慎重对待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自觉地遵循城市统一和整体协调的法则,关注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19世纪末“田园城市”观念出现,主张城市规模要尽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试图建立一个融合城市生活的优点和乡村的良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贫民窟和烟尘的城市群”来取代当时特大城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30年代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规划思想: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各功能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0.6%,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吸纳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是1949年的2.3倍,平均每年增长660多万。1966年至1978年,受文革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停滞,城镇化率仅从17.86%提高到17.9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8年的59.58%,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摘编自《中国城镇化70年:城市中国崛起》


结合以上材料,就中国城镇化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3-29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3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1-01-09更新 | 1479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
C.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
D.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贫富差距缩小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组织快速发展D.奢侈之风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