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的城市规划以市场为中心,几何形状为轮廓,内部街道呈网格状分布的基本布局已然成型。在此背景下,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在雅典的推广下日臻完善,在希腊化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欧洲现代城市的基本要素。

——摘编自刘峰《建构理想国: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城市规划的兴起和发展》等

材料二   伦敦在19世纪后半叶集中了1/6的人口,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仓库码头区、工人居住区,城市的公共区域和公共建筑被大量挤压,布局越发混乱。进入二十世纪后,伦敦当局在周边规划一些卫星城市,并用铁路将它们与伦敦联系起来,从而迁出了一些人口与产业。与此同时,钢铁的产量大增,钢铁构件大量用于建筑,电梯的速度也大大提高,城市往立体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的单位人口容积率,也为公共区域的建设腾出了一些空间。

——摘编自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伦敦城市布局混乱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伦敦后来改善这种混乱局面的举措。
2024-05-15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天津为卫,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京师岁食东南数百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之所杂处……名虽为卫,实则即一大都会所莫能过也。”

——《天津卫志·序》(1674年)

材料三   天津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表

金代贞祐二年(1214年)设直沽寨
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设海津镇
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设直沽卫,成祖赐名“天津”,天津始有此名
明代永乐二年、四年先后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
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
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下辖六县一州
民国二年(1913年)天津被定为直隶省省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明清时期天津城市兴起的表现及原因。
(2)依据材料三、指出天津城市职能和城市地位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说明近代城市区划的调整对天津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1-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园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开始在美国流行,此后相继出现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多种类别。国内最早提及森林公园的报刊是1905年留日回国学生主持的《大陆报》。晚清出使人员已观察到西方各国城郊广设园林,并“讲求种植之法”。1919年,留美归国后即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的孙科撰写《都市规划论》,在其领导下,广州市自1921年成立市政厅以来,积极筹设市内公园、添植树木。自1931年起,国民政府先后三次下令全国主要城市筹建森林公园、栽植树苗。同年7月,北平市政府令社会局核查适宜之地,后协商在天坛、先农坛、日坛、地坛设森林公园。在民初市政改革期间,其中几处已先后设为公园,均向市民开放。在时人看来,国民政府在城市内外的植树造林运动,大体是“说而不行,行而不远,敷衍门面”,故常有“年年植树,无日成林”之叹。

——摘编自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森林公园作为国有林场的“林副产业”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森林公园的诞生便是国有林场对经济利益追逐的结果,这样的价值导向直接指引森林公园走上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将经济利益作为追逐的首要目标,相关建设也都以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导向,表现出明显的旅游目的地的特征。1998年,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动森林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森林旅游博览会和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推动森林公园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森林公园作为“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强化了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域”和“自然保护地”的性质,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属性基本确立。

——摘编自王娜《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的嬗变逻辑与实践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森林公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森林公园的嬗变路径,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原因,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城市改造进行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从AB、BC、CD三个时段中任选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月考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年,清军入关后清朝定都北京,盛京成为陪都,为了保护“龙兴之地”,统治者设置了柳条边地区,禁止汉人、蒙古人等开垦,这一政策阻碍了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康熙年间,为了对付来自沙俄的威胁,修筑了通往东北的驿道、驿站及屯兵重镇,进而促进了驿道腹地城市的兴起,如宁古塔、依兰、卜奎、瑷珲等城市,都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清前期在东北地区新置府、厅、州、县共104个,其中辽宁省38个,吉林省45个,黑龙江省21个,在这些新置的府县中,县一级的最多,共计73个。清前期,东北地区城镇的分布空间受到驻防体系的影响,主要城市集中于驿道附近和辽河流域。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城市的分布趋于分散,边疆及其内陆地区开始兴起了一些军事性质的城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摘编自王士宾《清代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材料二   东北自开商埠地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的《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在该约的第十二款中有“奉天府(今沈阳)、安东县二处地方,由中国人自行开埠通商”的字样。清政府及东北地方当局所谓的“自行开埠”,即仿照条约开放口岸的形式,自行在中心城市或边境重点城市中划出一部分土地,统一按近代城市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然后分片对外出租,允许中外商人到此租地、建房、经商,中方给予减税、让利等优惠,以期使这一地带迅速繁荣,成为城市近代化的先行地段。20世纪初,日俄两国倚仗侵略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东北一些重要城市强行设立铁路附属地,由于日俄对所属附属地进行重点投资,因此附属地无论是人口还是建筑空间方面,其发展速度都要快于东北传统老城区,并逐渐取代老城区成为城市里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中心地带。

——摘编自曲晓范、李保安《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与清末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东北地区自开商埠的历史影响。
2024-01-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社会史专家研究发现,19世纪中后期,巴黎的地下管网密度、供水和污水排放的总量均持续增长,大部分污水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克里希等地的塞纳河畔,对河流环境尤其下游城镇水源地的威胁与日俱增。1890年后,在城市污水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巴黎排往塞纳河的污水量不增反降。

材料二   1885年前后,年轻的法国画家乔治·秀拉在位于巴黎西郊的塞纳河边上创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名为《阿尼埃的浴场》,另一幅名为《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画中的塞纳河水面清澈,人们在河岸上休息度假,呈现出宁静和谐的场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三   据法国某媒体报道称,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中央政府、水务局等多方支持下,巴黎周边8省数百个城镇走到一起,在建造污水处理厂、下水管网的归并和升级改造等事务上展开协作。到1978年,在新近投入运营的3座大型处理厂的支撑下,巴黎地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跃升至180万立方米,处理率也再次突破80%。到20世纪80年代,塞纳河全流域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钟孜《19世纪中叶以来塞纳河水环境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塞纳河遭到大面积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尼埃的浴场》和《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看待法国相关媒体报道的客观程度?
2024-04-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农业革命,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失地农民自由地流向了城市。同时,农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减少了近代企业选址的地域限制,为工厂企业在有限空间的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工厂企业的集中,意味着劳动人口和社会总人口的城市化过程。此外,近代工业企业在生产、销售、运输、资金、劳动力及其管理上的社会联系不断扩大,资本主义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要求工厂企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空间,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财富增加与国民收入的提高,直接推动了欧洲人口总数的迅速增长,进而推动了欧洲大量从事制造业和商业活动的城市形成。可见,近代欧洲城市化是经济增长和科技变革的产物。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将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城市从清政府的专制机制中强行分离开来,出现了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在依附于殖民者需要的同时,将西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输入中国,使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启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产生了早期现代化的承担者。与欧美等国的城市化相比,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滞后,原因在于中西方城市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力:中国社会内部未能自发地产生发展现代化的动力;中国城市化与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洋务运动造成城市与农村严重脱节;等等。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化发轫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西方城市化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未能从内部产生的原因。
2024-0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城市公共空间]

材料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1920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年改称中央公园。至1934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如1924年3月8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进行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材料三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城市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情况的变化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1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