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工业时代,人类面临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第一步:搜集到与工业时代城市环境问题相关的两幅图片(如下)



图1 英国画家约翰.利奇的漫画 图2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创作的油
《大霍乱的温床》(1852年) 画《红磨坊街的舞会》(1876年)
1.选择哪一幅图片能够印证城市环境问题,说明理由。

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资料。

2.哪些材料是可以印证这一时期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多选)
A.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B.伦敦的修建排水管道、自来水供应系统的档案文件(1830-1856年)
C.英国剧院已有近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伦敦就有27家(1870年)
D.美国学者索尔谢姆著作《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2016年)
E.1539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颁布法令,宣布乱倒排泄物者违法。
F.1899-1905年,莫奈创作了一系列以雾霾下的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第三步:根据下列二则材料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不同年份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分布状况图


   

材料二   早期市政建设大事记

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9世纪中期英国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
1890年代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城市空间。

3.观察材料一,1900年的欧洲城市分布比1800年的产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3-12-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亚平宁半岛组建大学的计划及行动

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
罗马大学1303年教廷阿雷佐大学1355年城市
佩鲁费大学1308年城市锡耶纳大学1357年城市
特里维索大学1318年城市帕维亚大学1361年当地诸侯
维罗那大学1339年城市卢卡大学1369年城市
比萨大学1343年城市费拉拉大学1391年当时诸侯
佛罗伦萨大学1348年城市

——摘编自张弢《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19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非大学及其学院能够适应工业化之后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否则它们将会被边缘化”。于是,英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学教育改革,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实验室积极购置仪器设备,强化硬件设施,实验室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世纪中期以前,牛津等大学主要培养的都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人才,且招生规模较小。19世纪中期以后,牛津等大学开始注重培养人文、自然、社会等学科方面的人才,同时大学选修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长。到1900年,一般的自由职业和国内外的公共服务事业更受大学毕业生的欢迎。通过改革,英国古典大学最终完成世俗化,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摘编自姜远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大学自由教育传统的变革》


(1)以材料一中14世纪亚平宁半岛大学的兴起为例,说明中世纪大学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对“19世纪英国大学教育改革”现象加以评述。
2023-10-2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表1、表2是近代英国报刊业大事年表(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党报时期”

时间概况
16401660出版30多种报纸和新闻印刷品,如保皇派创办的《神圣帝国信使报》《学院信使报》,国会派《公民信使报》《不列颠信使报》等,报道英国革命、国会、皇室的新闻。
1665《牛津公报》创刊,英国第一份真正的报纸,报道官方新闻及社会新闻。
1688“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创办《辉格考察家》《自由人》,托利党创办《考察家》《每日新闻报》,由一些文化名人为其撰稿,报道两党活动。
1731《绅士杂志》创刊,主要报道国会问题。

2“商业报刊时期”

时间概况
1785创办《泰晤士报》。该报售价低廉,致力于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后跻身英国一流报纸行列。
1801非政治性的《每周快讯》在伦敦创刊。
1837英国工人宪章派左翼领袖奥康瑙尔创办《北极星报》。
1855《每日电讯》创刊,售1便士,是英国最早的“便士报”,成为廉价报纸的先驱。
1862共有报纸1165家,杂志213家。
1896北岩爵士创办《每日邮报》,报道内容贴近市民生活。

——摘编自王达奇《简述西方国家报业的发展阶段及规律》

(1)据表1,指出英国报刊业的特点。
(2)据表2,说明英国廉价报纸流行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1883年,法国传教士设立于上海的观象台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即东经120的区时,为外国船只提供报时服务。同年底,清海关税务司司长英人赫德以东经120°时间为准,在沿海的12个岛屿设置灯塔和警号船,通过放灯和放炮为船舶提供报时与校时的服务。

1902年,清海关为满足和方便沿海航运、铁路、电报及海关等部门和涉外机构的需求,赫德以东经120的区时为“中国口岸通用时刻,无论东西南北,皆以此为准”,是为“海关时”。

1918年,北京政府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五个时区,后来又将北京时间(东八区时)定为全国标准时间。但是五时区制的实施效果颇为有限。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城市公共标准钟也步入大规模装设的阶段。上海、广州等城市多进口国际流行的子母电子钟作为公共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1949年,新中国奠都北京,“北京时间”(东八区时) 遂成为约定俗成的民用称呼。至此,近代以来未曾整齐划一的标准时间实现一统,成为新中国的时间制度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推动时间标准统一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城市公共空间]

材料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1920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年改称中央公园。至1934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如1924年3月8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0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的规定,天津成为北方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开埠后,吸引了一批外国商人,他们“希望这个港口能在重要性上压倒上海或其他敌手,或者至少把这些地区的商业吸引过来”。此后,每年都有大批洋货通过天津输往华北各地,除一部分分销直隶各地外,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中级市场或初级市场的进口商品都是通过天津转运过去的。如果说开埠使天津在经济上逐渐摆脱了对北京的依附,那么20世纪初年以天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则使天津在经济上逐渐摆脱了对上海的依附。随着天津对外贸易特别是直接贸易的增长,为其后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第二大城市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天津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3-10-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名校2023届高三联考(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结合所学,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并说明阶段特征及原因。
2023-09-15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学家克里斯托弗·威尔逊在《人口学辞典》中所指出的,“人口域市化即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图为典型年份的世界人口域市化率。


——摘自陈伟《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空间扩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口城市化的演进历程与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城市化在不同演进阶段的变化原因。
2023-05-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9 . 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缩影,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城镇的繁荣昌盛,游风日盛,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当时都市序列中其他城市享乐之习也甚为风行:西京洛阳是当时比较重要的政治城市及文化中心。

——摘编自刑颖《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租界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部分)

项目

传入年代

活动方式影响

西方戏剧

19世纪40年代

1860年成立ADC剧团对上海戏曲的改变和舞台的改造产
生深远影响

跳舞

19世纪40年代

1850年举行上海开埠以后第一次舞会成为夜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
形式之一

城市公园

1868年

黄埔公园是游憩的场所,也是上海地区侨民举办周末音乐会的地方上海地区第一座城市公园,不同于
传统的私园

马戏、魔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表演团体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领略了不同于传统戏法的西方经典
的魔术节目

电影

1896年

主要在茶馆、酒楼、溜冰场等场所放映中国最早的放映记录,大众化娱乐
活动形式之一

——摘编自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

材料三   198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娱乐活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市民娱乐活动多元化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23-08-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

——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