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比较固定的工商业者,并汹汹涌入城镇,成为市镇勃兴的重要因素。明清时期密如星斗的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市功能的增强,特别是零售商业、铺坊手工业、饮食业和酒楼、茶肆等行业的蜂起,加上大量地主、士绅的迁入,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遽速壮大。这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藉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得惊人,高档奢侈性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自孙竞昊《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据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西斯蒙·库茨涅茨的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了1841年则变成了22﹪、34﹪和44﹪。城市具备了能提供充足能源和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市场和服务设施的能力。

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铁路、公路、水路把繁华的都市与荒僻的村庄联系起来。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装进他们自己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到了1831年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城市了,靠得就是拥有60多条汽船和107家纺织厂

——摘编自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2020-09-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居住在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社区内的大量上班族,每天都要往返于市中心与社区之间。大量上班族居住过于集中、职住失衡,长此以往会出现哪些城市问题

①交通拥堵   ②污染加剧   ③公共服务压力增大   ④失业率增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相较于表中其他时期,南宋时期城市化率最高的原因包括
朝代战国元始二年(公元2年)天宝十
四年(755年)
南宋清朝(1820年)
城市化率约15.9%17.5%20.8%约22.1%约6.9%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政府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该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这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在苏联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时间住房政策
1933年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问题、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根据该法建立了联邦存款和贷款保险公司
1935年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参与公共工程建设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通过第一个《合众国住房法》,建立了美国住房署,规定为低收入家庭修建公共住房制定长远计划,为地方住房机构的低房租工程和清理贫民窟工程提供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从罗斯福新政到约翰逊“伟大社会”时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美、苏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0-09-07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2016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7 .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将不会出现,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经历了这些问题,甚至这些问题更严重。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应避免城市化,让更多的人在农村生活
B.发展城市化,让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C.城市化是逆流,国家应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应做好人们的心理疏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而富人阶级却可以住在富丽堂皇的居室里锦衣玉食。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B.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
C.环境污染造成室内居住环境恶劣D.人们的居住条件尚未得到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中国,真正的城市化开始了。但是城市化的开始却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对此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得以发展
B.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外来侵略之上
C.若没有外来侵略中国将不会出现城市化
D.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2020-09-07更新 | 515次组卷 | 14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近代城市的发展时写道:“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B.大城市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
C.村镇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D.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