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读下表,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有(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情况简表

指标

2000年

2012年

燃气普及率(%)

44.6

93.2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20.3

32.9

污水处理率(%)

34.3

87.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3.7

12.3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②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③城市化的推进                                                     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2-03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伟芳《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材料二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率(%)
194954167576510.64
1960662071307519.75
19636917211648.5616.84
19789625917249.6117.92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0012674345906.3136.22
201113473569078.63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2023-04-02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进行“新政”。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杜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195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指出,要加强党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工业生产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通过实行一系列城市管理彻底组织化的措施,形成了由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官方化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他半官方化社会团体等纵向组织构成的组织网络。区政府按照市政府机构的构成在本级设立相应部门,进行辖区内城市事务的管理工作,这种强调上下相互对口的机构设置方式组成专业性“条条”;从对上归口管理的角度,城市国营大中型企业也形成了另一种“条条”关系。

——摘编自陈松川《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 . 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第二,工商业的发展繁荣;第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四,统治的力量即政治权力直接缔造城市;第 五,地理环境,包括城市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摘编自俞金尧《世界历史(第7册))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


(1)在材料一列举的影响“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哪一因素最为基础?请简要说 明。
(2)结合所学,中外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的第五个“影响”因素。
(3)根据材料二,概括1800年以来世界城镇化(城市化)的阶段化特点。根据材料一前三个 因素提供的角度,结合所学,任选两点分析影响1800年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2023-03-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5 . 下列材料是某旅游网站对广州市旅游景点的介绍,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南越王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博物馆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还出土了秦代“张仪”戈、匈奴文化特色的蓝色平板玻璃、古波斯银盒、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沙面岛】沙面岛,旧时名叫“拾翠洲”,是珠江中冲击而成的沙洲,因此后被叫做沙面。沙面曾是广州重要的商埠,鸦片战争之后,这里沦为英法两国租界地,在历史的百年里,这里曾设立十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岛上共有150多座欧式风格建筑。如今的沙面温存、柔软、曼妙、缓慢,留存着异域风情的老故事,包容着老时间留下的历史韵味,又丝丝缕缕透出岭南的悠闲优雅。

【珠江新城】广州的珠江新城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作为广州的CBD,珠江新城和北京商务中心区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是现代广州的象征,已成为华南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在这里,有高楼林立的现代天际线,有造型独特的“小蛮腰”广州塔,还有商场、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应俱全的服务文化设施。沿着珠江江岸观赏珠江新城夜景,成为领略广州城市风光的最佳方式。


(1)根据材料,分析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中外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3-0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还比较少,到南宋数量就多起来了,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江南市镇在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仍然是按乡村的规矩来编制地域(都、图、里、保)、且与四周乡村犬牙交错,也有农田与农民,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明清江南市镇还是相当自由的,彼时政府管得很少。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无论是戴毡帽的乡民,还是穿长衫的“先生”,街上相逢一笑,或许他们还是经常往来走动的亲戚,乡民认镇上人为干亲的也常有。生活很平常,人与人的感情靠得很近,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疏离感与紧张感。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二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受其思想影响,英国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

——摘编自周逸《英国城镇化为何不大拆大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田园城市”思想对英国城镇化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古时期,人们只称“城”,而不称或少称“城市”。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摘编自徐龙国《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三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不得不摸索出一套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英国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析材料一、二、三中推动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早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代英国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了中产阶级大规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情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贺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设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