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摘编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19—20世纪的英美日三国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农业革命,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失地农民自由地流向了城市。同时,农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减少了近代企业选址的地域限制,为工厂企业在有限空间的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工厂企业的集中,意味着劳动人口和社会总人口的城市化过程。此外,近代工业企业在生产、销售、运输、资金、劳动力及其管理上的社会联系不断扩大,资本主义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要求工厂企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空间,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财富增加与国民收入的提高,直接推动了欧洲人口总数的迅速增长,进而推动了欧洲大量从事制造业和商业活动的城市形成。可见,近代欧洲城市化是经济增长和科技变革的产物。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将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城市从清政府的专制机制中强行分离开来,出现了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在依附于殖民者需要的同时,将西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输入中国,使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启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产生了早期现代化的承担者。与欧美等国的城市化相比,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滞后,原因在于中西方城市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力:中国社会内部未能自发地产生发展现代化的动力;中国城市化与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洋务运动造成城市与农村严重脱节;等等。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化发轫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西方城市化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未能从内部产生的原因。
2024-0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将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城市从清政府的专制机制中强行分离开来,出现了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在依附于殖民者需要的同时,将西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输入中国,使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启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产生了早期现代化的承担者。与欧美等国的城市化相比,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滞后,原因在于中西方城市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力:中国社会内部未能自发地产生发展现代化的动力;中国城市化与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洋务运动造成城市与农村严重脱节;等等。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说明与欧美等国相比,近代早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中国城市化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4-01-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因为国家财政国难以及住房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等原因,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调整政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但始终根据社会地位和工资差异,执行差别房租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分散化住房管理方式大幅度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摘编自张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材料二   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洲国家的不少慈善机构和合作社等组织就开始试图改善工业新兴城市中工人和其他受雇者的住房条件。但实际上,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是在二战后快速兴起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通过这种形式,政府控制了所有住宅的质量,从而使住宅既达到了特定的最低标准,又没有超过空间和舒适度方面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快了住宅建设的步伐,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瑞典]J.林德瓦尔、武立《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年年初,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组成监委会。1932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8月,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

——摘编自赵良字《近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11-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两宋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演变,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九点:(1)居住里坊瓦解,代之以开放式的街巷……(3)严格管理的封闭式市肆变为24小时营业的、开放式的商业街和小区……(5)城市居民的户籍被定为坊廓户……首次出现“城市居民”的概念……(7)建立了城市防火灭火的官方机构;(8)重视在城市路旁与沿河地带种植花树……(9)城墙改由石砌或辅以核代替代夯土墙,并且建有敌楼、箭楼和深邃的城沟。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16世纪末,英国城镇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愈加严重。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17世纪末成立的治安委员会负责收集市民家中的垃圾和将市民的排泄物不定期出售给农民和地主。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基础公共卫生设施的修建,为市民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和掩埋地。随着英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广大市民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人们更加关注疾病产生的现实原因即污染,当时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摘编自储恩涛《近代早期英国城镇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治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2023-08-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经济生活变迁

材料一   1720180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颔占世界总额比例折线图


——依据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各国对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工业革命前古典金本位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当代
亚欧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后扩展到美洲主要局限在先进工业国家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世界各国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货币流量较低资本中等水平流量空前的资本总流量
日交易和周交易24小时交易开始同步的24小时交易
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银行间网络出现,政府之间协议构建金本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广泛的国际监督和管制

——依据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整理


(2)依据材料二归纳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简析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近现代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

民国初期,北京实施了第一次有近代意义的街区规划。随着皇城墙被拆除,封闭的皇城改造成人人可以自由通行的开放空间,皇家坛庙园林也陆续开放为公园。环城铁路建立,北京的城墙打开十余个谿口,建造了15个洋式火车站

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通过重塑城市风貌,把北京建成了大工业基地,还修建了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开辟圆明园等20多处公园。由于采取“先生产、后生活”方针,导致工业用房和生活用房比例失调,住房供应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古建筑被大量拆毁

2017年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北京市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转向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设立雄安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构建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摘编自王崇烈《北京城市更新实践历程回顾》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评析北京城市建设的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北京城各门通什么车,都有规定。正阳门大多走皇轿或宫车,因皇帝和大臣出宫城往往经千步廊出正阳门……崇文门大多走酒车,因南郊烧锅制酒。朝阳门走粮车,因南方的大米经运河到通州,然后顺大道拉入朝阳门……安定门走粪车,因靠近地坛,东、西、南三面均有粪场,晒干后卖给农民肥田……阜成门走煤车,从西郊门头沟挖的煤,进阜成门较为顺当。

——贺树德《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居民将粪秽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自由放任主义影响下的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城市问题持漠视态度,致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城市中滞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美]洛瑞·克莱门《美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三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北京城市管理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当时美国城市和中国的北京城面临的共同问题,指出各自产生的原因。
2023-08-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州文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