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朝之前,“邮”也称为“递”“传”,是通信组织,负责传递公文;而“驿”实际上是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兼有招待所性质。清朝时,“邮”“驿”合并,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变成了直接办理通信事务的机构。这一变化(     
A.简化了通信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限,增加了管理职能
C.改变了行政区划,加强了中央集权
D.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63年,英国开通由伦敦通往约克的付费道路。到1750年,英国收费的“高速路段”已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网络,将伦敦、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伯明翰、约克等主要城市连接起来。英国付费公路的发展(     
A.有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殖民扩张
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扩展D.强化了封建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C.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4 . 【海防与近现代国防安全】

材料一

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虽然是陆海复合国家,但政治中心在元朝以前,长期滞留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元代以后,才移到东部(南京一北京)。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加上中国传统的塞防思想,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唯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了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从1880年起的十余年里,在李鸿章筹划下先后兴建了大沽、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中法战争后,各地督抚亦纷纷陈奏,掀起了海疆防御的大讨论。张之洞提出要设立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海军;李鸿章认为“选将储才之法,尤为至要至急”,为此要多办学堂来鼓励有识之士学习海军,并提倡去国外留学。自此以后,清政府开始明确将加强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郭渊《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海权观念的变化的历史背景。
2024-05-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交通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秦朝道路示意图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观点一
“倘任其修筑开设铁路,洋人可任便往来……于大局更有关系”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平民之力而归之官也……与民争利,祸亦随之”

观点二
“洋人之要挟否、视我国力之强弱。我苗能自强而使民物殷富,外人愈不敢肆其要求;我不能自强,则虽民物萧条,洋人亦必隐图其狡遥”“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根据材料一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种观点分歧所在,并结合所学简述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
2024-05-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相关资料显示,辛亥革命时期,有铁路经过的县响应革命的概率高于没有铁路经过的县,在加入革命团体的人数方面,前者也多于后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铁路建设(     
A.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推动了各界力量的联合
C.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D.加速了革命思潮的传播
2024-05-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推算,自公元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不下10万;公元608年,参与开挖永济渠的河北民工数超过百万。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A.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B.水利工程修建技术成熟
C.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视D.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强大
2024-05-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互相之间的联系。以下史实可以用来论证此观点的是①15、16世纪世界新航路的开辟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④启蒙运动由英国发展到法国,最后波及世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据《河西驿日记》记载,清朝光绪年间河西驿残破不堪:房屋破烂,马棚倒塌,驿夫饥寒交迫,还有不法的官吏,不断进行勒索,造成文报迟延,通信阻塞,邮务不能正常进行。1894日本侵华加剧,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B.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始
C.中国邮政开始脱离列强控制D.政府管理自主意识增长
2024-04-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