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2022-01-28更新 | 1967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
2022-02-19更新 | 1576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2022-01-25更新 | 11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当时还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进行专业化管理B.以政治经济功能为主
C.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A.决定了城市兴衰B.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便利了商贸往来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上一些城市的发展往往因交通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一种情况的是
A.江苏淮安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
B.河南郑州因京沪铁路的开通而超越洛阳
C.伊利运河开通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商贸中心
D.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重要港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 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一- 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一京汉铁路、 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

——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

材料二1828 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 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 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 年、1886~1891 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修筑的淞沪铁路(吴淞口至上海),因遭到沿线居民的反对,清政府将其买下,次年拆除。1881年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竣工,标志着近代中国铁路的诞生。后来,清政府靠出让利权修筑了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段)、津浦铁路、沪宁铁路等。1876--1911年,清政府共修建铁路9100千米。其中,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1912-1949年的民国时期,共建铁路17100千米,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他原因,一些铁路被拆毁。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有铁路22600千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对原有铁路进行修复、改建的同时,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到1978年,为了开发西南西北地区、增强中部和东部地区运输能力、直接通往港口和邻国等目的,共新建干线、支线铁路100多条。改革开放后,铁道部把建设资金主要投向现有营业铁路的技术改造上,先后完成了一些铁路的复线配套工程。另外,自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段竣工,并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全线贯通;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铺轨贯通。另外,为解决煤炭运输,新修了大秦、新兖、兖石、通霍、朔黄等运煤专线。20031月,我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20067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发展铁路事业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