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4-2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时期,木板船与风帆的出现让远距离海运得以实现。春秋战国时期,生铁生产技术和铁制工具让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木板船结构日趋复杂。秦汉两代造船技术和海运技术蓬勃发展,控制航向的“尾舵”、折戗驶风技术及对季风规律的认识让古人“见风使舵”成为可能。隋唐航海事业日臻繁荣,继续领先世界。唐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海运的官吏“市舶使”和六大港口,开拓出超过一万海里的世界性远洋海运线。宋元两代设立了航海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两次自发出海,到达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印度洋及地中海等地区。明初,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维绡(木桅)挂席,际天而行”,随行船只200余艘,将世界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顶峰。清代前期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传统海运逐渐衰落。

——摘编自沙虞《中国古代航海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货轮开始进入中国的领海及内陆,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中国商人开始提出借鉴西方的科学知识,自主开创新式海运,并得到李鸿章等一批在朝官员和爱国商人的支持。187211月,由李鸿章、徐润、唐廷枢筹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近代海运由此起步。到1927年,中外海运的市场比重依然是外国商船占70%-80%、我国商船占20%-30%的格局。抗战时期的日本统治区,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各行各业,中国海运业也“颠沛流离”。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抗战时期由上海转移至香港,后又迁址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9年又随国民党迁往台湾。

——摘编自张诗雨《晚清以来我国海运事业的衰败与发展》

材料三   1981年,交通部将国营航运的全国营运由原先的计划拨款改为了银行贷款,年利率也优惠到了3.6%,还本付息时间为使用第一期进度款的10年内。通过金融杠杆的刺激,海运行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以中远公司为例,从1978年到1988年的短短10年内,船舶从510艘发展到了610艘,吨位也从857.4万载重吨发展到1400万载重吨,年货运量从3600万吨翻了一倍多,达到了7600多万吨,航线到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00多个港口。

——摘编自中国交通新闻网《畅通天下便利全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运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海运不同于古代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海运迅速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 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 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
2023-03-08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