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18幅“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如下图局部),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画。这反映出当时(     
A.已有重视个人卫生的意识B.僧侣生活十分奢靡
C.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D.佛教宣扬讲究卫生
2 . 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反映出东汉(     
A.医学发展注重汲取民间经验B.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学伦理的影响
C.疫疠流行彰显天人感应学说D.中医治疗注重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81年,意大利人将牛瘟传入非洲之角,严重破坏了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社会经济结构。19世纪20年代,英国军队和军舰将霍乱从印度带到东非,使得当地人在面对欧洲殖民征服时更为脆弱。由此可知(       
A.欧洲殖民扩张纯属偶然B.疫病流行影响区域文明发展
C.欧洲医疗水平更为先进D.三角贸易导致疾病全球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唐朝(618—907年)时期,长安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5次,北宋(960—1127年)时期,开封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14次。这主要基于(     
A.城市地理位置差异B.都城人口规模差异
C.居民卫生习惯差异D.城市管理模式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B.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
C.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为历代中医所接受D.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
2022-05-26更新 | 1461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
A.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B.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
C.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D.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除介绍六经病症的特点和相应治法外,还说明了各经病症的传变、合病、并病以及因治疗不当引起的变症、坏症与补救方法等,全书对症状和治疗原则的论述共397条,处方113个。这说明
A.中医在临床学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B.中医具有重经验轻理论的特点
C.《伤寒杂病论》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D.汉代的医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 . 19世纪以来,以霍乱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德国呈现频发态势。为此,德国政府于1876年成立了帝国卫生委员会,以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883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规定投保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B.完善福利制度C.稳定社会秩序D.构建医疗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 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表明疫病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医学以阴阳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A.强调辨证施治B.吸纳临床经验C.成果丰富多元D.注重整体思维
2022-01-14更新 | 772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